7月4日当天,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大坪社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之景。现场,来自当地渔业和农业农村部门十多名工作人员聚集在成片郁郁葱葱的稻田边,将4000尾优质淡水银鳕鱼苗有序投入稻田。随着鱼苗入水,在秧苗下泛起阵阵涟漪,这也标志着汉滨区稻渔综合种养正式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在此之前,村民种植水稻,仅靠水稻收益。而如今稻田里养了鱼,有了双重收益。村民赵清波望着稻田里活蹦乱跳的鱼苗,满脸欢喜地说到:“到秋天收获的时候,肯定是稻谷饱满,鱼儿肥美的一片好景象!”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鱼儿生活在田间能起到除草除虫、松土造肥的作用,而水稻又为鱼儿营造良好的生长小气候,如此一来就能减少大量的化肥以及饲料投入,节本增效。
从生态层面看,“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可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一方面形成“稻在水上生,鱼在水中游”的田园美景;另一方面也能达到让粮食增产、农田增效的实际效果,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目前,汉滨区的稻渔综合种养已稳步推进,并形成“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各方协同作战,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为了推动稻鱼综合种养进一步提质增效,汉滨区今年持续增大产业规模。具体计划是新增种养面积2000亩,让总规模突破1万亩。随着面积扩大,预计今年新增稻田鱼产量可达100万斤,进而带动增收1800万元。这一系列的数据目标,体现了当地发展该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不仅如此,汉滨区为此还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指导,从鱼苗投放、喂养,到水稻种植护理等多个环节提供系统技术支持;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完善,从鱼苗供应、养殖,到稻谷和渔获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紧密相扣。在此基础上,汉滨区积极培育特色品牌,通过打造独有的产品标识、口感特点,将优质的稻鱼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汉滨区还计划充分挖掘和提升稻鱼产业附加值,诸如开发深度加工产品、拓展特色销售渠道等。
从环境上来说,汉滨区一直以山清水秀出名。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孕育了美丽的山村风景,也使产出的稻米质量高。如今有了“稻鱼共生”模式的加持,当地的好山好水加上好鱼好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漫步打卡。接下来,当地准备把旅游产业和稻田养鱼产业紧密联动起来。设计相关旅游项目、线路,让游客深度体验稻鱼农耕文化,亲身参与到种稻、捕鱼等活动中去。通过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能为当地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更多、更直接的经济收益。相信随着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农户从稻鱼全产业发展中收获更多福利。你认为汉滨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未来前景如何?不妨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要是觉得文章有用,点个赞、分享给周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