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0日下午6点58分,一场热烈的掌声在青城大桥建设现场回荡开来。随着桥面150吨门式起重机钢绳的缓缓释放,这个振奋的时刻到来,最后一段钢拱稳稳当当地嵌入合龙接口。62段钢拱就如同拼图一样,严丝合缝,“提篮式”的青城大桥主拱在岷江之上完成了空中合龙,勾勒出一道优美的弧形轮廓,同时也标志着工程建设吹响了最后的冲刺号角。
提到青城大桥建设所需的钢结构原材料,那可是由湖南湘钢精心轧制而成。经过长江水运到重庆纳溪沟码头后,又转运至重庆大足与成都邛崃的生产基地进行制造。为了保证项目能高效推进,中铁九桥在厂内开启了 24 小时轮班制,工厂的生产线就像精密齿轮,高效运转。厂外还安排了专人调度物流运输,让各个环节实现无缝衔接。而且,业主代表、监理以及总包方全程都驻厂进行监管,从原材料入厂到焊接、涂装等每个环节,都严格地坚守着质量红线。最终,到今年6月,青城大桥 1.35 万吨桥梁钢结构的生产、制造、运输工作顺利圆满收官,为钢拱合龙奠定坚实基础并按下“加速键”。
不过,青城大桥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它的上部结构采用了单跨336m钢拱钢梁系杆拱桥,其主拱大跨度吊装工艺带来很多建设难度。上海建工集团青城大桥项目部生产经理邓业原介绍,施工中的挑战众多。比如岷江水域地质非常复杂,河床覆盖层厚,钢拱节段数量多,单提升段重量有4500吨,最大提升高度达25米。施工时还要克服风力以及温差对合龙精度产生的影响,合龙段必须同时满足轴线偏差不超过 5毫米、高程中误差控制在 10 毫米内的严苛标准。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项目团队采用了创新技术。对每个节段进行数字化预拼装,用实时监测系统动态调整吊装姿态,并在合龙前 72 小时连续监测温度变形规律,挑选气温稳定的时段进行最终锁定。邓业原称,这就好像在 70米高空完成一场“毫米级”的穿针引线工作,而且合龙时的契合度都满足设计要求。
都投集团下属兴市集团青城大桥项目业主代表赵洪亮表示,合龙意味着工程迈入最后冲刺阶段。根据工期安排,7月下旬将会拆除桥面低位支架、门式起重、提升索塔;8月完成全桥26对吊杆及8根系杆安装,实现从临时支撑到永久结构的受力体系转换;9月全面推进桥面铺装、路灯等附属设施安装,接着建成通车。
青城大桥有着重要意义,它作为连接都江堰主城区与玉堂片区的重要通道,建成之后能够有效缓解现有交通压力,并且其“提篮拱”造型会成为岷江上一个新地标。大家都满心期待这座大桥能早日全面贯通。让我们一起猜猜,青城大桥通车后会为当地交通带来怎样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