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婚俗文化中的“高额彩礼”现象已让这一传统彻底变了味儿。高额彩礼不仅将婚姻从爱情的本质中“拽离”,还使许多家庭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广河县买家巷镇李家寺村,就有这样的现实例子反映出高额彩礼带来的诸多问题。
村里的韩小梅家庭,儿子秦彤今年21岁。这两年夫妇俩租种了村上80多亩菜地,目的是攒钱给儿子娶媳妇。然而,看到身边很多家庭因高额彩礼娶不起媳妇,他们对儿子未来的婚姻十分担忧。儿子在外地上班,一谈及婚姻和彩礼就很抵触,甚至萌生了不婚的念头。老两口将孩子的境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高额彩礼之风盛行,是因为很多家长存在攀比心理。从婚车到预订的酒店都提升档次,这无形之中给男方家庭造成了极大压力。实际上,彩礼本该定个标准,让婚礼热热闹闹举行就可以了。不过村中也有例外,秦少斌一家所幸在兄弟俩结婚时,女方没有索要高额彩礼。特别是弟弟,结婚快三年了,感情稳定,一大家子过得很幸福。弟弟和弟媳对感情很有自信,认为日子是自己过的,彩礼只是一种形式。他们觉得衡量婚姻的标准是幸福,而非通过攀比去追求高额彩礼来保障婚后生活。弟弟是2022年1月结婚的,当时双方父母明事理,小两口也有主见,彩礼商量得比较顺利,婚后生活也美满。
但从宏观层面看,高额彩礼带来的问题不能小觑。县妇联工作人员表示,近几年家庭婚姻纠纷中,因感情破裂男方要求返还彩礼的调解案例有所增加。高额彩礼不仅给双方家庭带来经济压力,还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走访发现,部分女方家庭将彩礼当作自身尊严和价值的象征,不愿接受低额彩礼的婚姻形式。
面对高额彩礼这一现象,各方都采取了相应举措。妇联倡导大家理性认识彩礼的意义和价值,弱化其经济补偿和资助功能。各级人民法院也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的作用,针对当地高价彩礼情况,延伸审判职能,加强婚姻家事纠纷诉源治理,并将抵制高额彩礼、弘扬婚俗新风的宣传常态化,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为了从法律角度规范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目标是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让婚姻回归爱,使彩礼回归“礼”的本质。
我们不妨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婚俗中的彩礼合理利用起来,既保留其文化意义又不会造成过重负担?欢迎读者在评论区分享看法,要是觉得文章有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