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祭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直承载着深厚的家族、地域文化内涵。去年12月,文成县刘氏家族的“祭祖活动(太公祭春祭)”随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此次太公祭秋祭,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是随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次秋祭,也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秋祭。
太公祭自首次致祭起,已跨越五百余年的历史长河,始终恪守着固定的家族祭祀仪式,培育出别具一格的祭祀文化。在古代秋祭时往往由府、县举办地方先贤祭祀活动,到如今转变为由刘氏族人牵头,各界贤达共同参与,祭祀规格依旧秉持公祭标准,礼数周全严格如仪。
当地居民刘瑞臻多年如一日地深受太公流传下来的家风祖训的影响,并毅然决然义务成为太公祭非遗传承人。他回忆道,起初只是源于一股好奇心而参与其中,后来却被身边浓厚的氛围所感召,深刻地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每一位刘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从兴趣到使命的升华,正是太公祭和伯温文化深厚底蕴和现实价值的生动体现。
文成人之所以对太公祭尤为看重,是因为它如强大的粘合剂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凝聚家族向心力当中;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载体,它肩负着传承刘伯温文化和精神遗产的使命。从设立伯温文化发展基金会,到举办各类相关的活动和仪式,太公祭已然融入当地民众回馈桑梓、报效乡亲的时代潮流。
围绕太公祭这一文化核心,文成县还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伯温故里的品牌建设。此次借秋祭的盛大契机,同步举办2025年伯温非遗大集,成为了文旅兴县、乡村振兴的一项关键举措。文成县目前已经拥有与刘伯温这位明朝功臣相关的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包括多项国家级非遗瑰宝,并随古老而珍贵的春节习俗一同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殿堂。伯温非遗大集精心策划了多个区域和丰富环节,涵盖非遗技艺展示、传统民俗表演以及富有当地特色的道集展销活动,以一种活态传承的方式将刘伯温故里的文旅融合推向新的高潮。
这场规模空前的秋祭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远渡重洋从海外赶来的刘氏宗亲和对传统文化满怀敬仰的游客。民宿火爆预订、伯温福宴爆棚的热闹景象直观展现了祭祀活动与地方旅游深度结合的蓬勃活力,为地处山区的文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像太公祭这样承载传统精华和当代价值的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你是否参加过类似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