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开发布了7月的健康提示,明确告诉公众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的健康威胁,包括感染性腹泻、登革热、食物中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猴痘,还有高温中暑和洪涝灾害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在这些健康威胁当中,夏季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这个病来势凶猛速度还快。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拉肚子、恶心、呕吐等,要是症状严重了还会出现一天之内腹泻很多次的情况,更严重的还会引发体内电解质紊乱、脱水,甚至代谢性酸中毒等问题。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能喝生水,还有食品卫生也要特别注意才行。大家若是出现严重腹泻,那赶紧去医院看看。
目前我国本地传播的登革热疫情开始进入上升阶段,给公共卫生带来挑战。它主要是由登革热病毒引发的,以伊蚊叮咬为传播途径,大部分人在被感染5 - 9天就会发病,通常症状比较轻微甚至都没啥感觉。大部分患者都能在1 - 2周内就能康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等严重情况,甚至威胁生命。专家介绍,登革热在一般情况下是具有自限性的,只需5 - 7天便可改善病情。多数患者会有发烧、肌肉酸痛、头痛的症状,甚至还伴随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状况出现。部分也会形成皮疹、皮下出血等症状表现。极少数会因内脏出血导致死亡,但这种案例在我国是极少有的。登革热是全球范围内传播最广的虫媒传染病,在热带以及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广泛存在。我国的登革热还没有发展成稳定的地方性流行,主要还是以输入病毒后在本地传播为主。本地的传播通常是在6月后增加,8 - 10月是最高峰。而且目前治疗登革热没有什么特效药,基本上就是靠缓解症状的措施进行救治。所以,要是想去公园和绿化带这种蚊子比较多的地方,那就穿长袖和长裤,在外面露着的皮肤和衣服上都抹点防蚊药。从登革热流行的地区回来之后,要是发现自己发烧了,那就要及时到医院去看病,并且把去过什么地方讲给医生听。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比较集中在5 - 7月,这个病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传染的。患者会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要是情况严重真的会有生命危险。况且在7月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气温都会比常年要更高一些,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高温中暑这样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到外面活动的时间,还得注意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尤其对于老人和小孩子,一定要把防暑工作做到位!
另外,武汉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谭晓东教授提醒大家,我国地方大、各地情况不一样,生病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在参考国家疾控中心的提醒时,也别忘了留意当地疾控和卫健委给出的提示,那些提示对我们本地情况更有针对性,更值得一看。谭教授还说,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烧烤、喝冰饮料这些,但都得注意食品卫生,而且别吃太多,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就多留意,发现问题得赶紧去医院。
大家对哪种疾病防护还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不妨在评论区说出来讨论,也希望大家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健康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