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风和暴雨这类自然灾害面前,做好对应的防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县防指根据台风和暴雨的严重程度启动IV、III、II、I级应急响应,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干部需依据应急预案分级落实工作,确保应急处置科学高效。
当县防指启动防台风防暴雨IV级应急响应,这是应急响应中级别相对较低的情况,意味着台风和暴雨来临有了初步趋势。此时,各乡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干部需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加强值班,确保通讯全天畅通,有一名负责干部坐镇指挥,及时收集和上报辖区内包括农田被淹情况、房屋损坏情况等相关灾害情况信息。他们还要组织人员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比如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等进行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为防止巡查工作人员出现安全意外,工作人员需穿戴“防汛五小件”,即安全帽、救生衣、雨衣、手电筒、安全绳。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广播、微信群、村庄宣传栏等渠道向群众发布预警信息以及防灾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台风暴雨防范意识。另外针对居住在危险区域的村民,需提前告知应对转移方案。
若接到防台风防暴雨III级应急响应启动指令,比之IV级响应事态严峻一些。在执行IV级应急响应工作基础上,乡镇开发区干部要走进受灾一线地区协助防御工作,组织排查像老旧房屋、山坡边等容易受灾区域,做好应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应急状况的准备工作,确保应急资源配备充足,必要情况下及时转移该区域的村民,安排到临时安置处如具有抗飓风能力的学校教室确保居民人身安全。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气象、地质情况的数据信息监测和精准分析,同步更新和发布最新险情信息。
当来到防台风防暴雨II级应急响应情况时,救援救灾强度和范围都大幅提高了。各县直单位需下沉到受灾村庄指导相应防御工作,配合做好巡查和临时住房安置等工作,严重时还要组织援救。对于一些无法迅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的隐患点要设置危险标志,并安排专人大规模救灾。这期间,必须把危险区域的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到安全区域,如体育馆、避难所等,确保没有一人不撤离。同时由于暴雨积水可能会造成泥石流、电线杆倒塌等情况,相关部门还要安排专业人士对供水供电系统和必要的交通工具重点保护区进一步巡查。公安机关和交通运输单位需进行交通调度指挥和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团队可随时进入灾区抢险并救助突发情况的受伤群众,医疗团队也需时刻保持医疗资源充足以防危险出现。
而Ⅰ级应急响应作为防台风防暴雨应急响应中的最高级别,危险系数是相当高的。县应急组织将在更高维度指挥应急工作,乡镇(开发区)和机关单位都要服从调整。全县会投入一切警力、医务人员、基础设施如大型抽水泵进行救援工作,全力保证群众安全。全社会都要立即停止可以暂停的社会活动和商家营业行为以及聚集形式的群众活动,同时还要及时向民众通报应急处置进度信息,降低民众的恐慌心理,并且及时请求上级支援,获得外部资源。
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干部应当熟悉并严格落实各级响应工作,在突发天气状况时,及时、高效采取紧急救援行动,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对人民群众的损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