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的迅猛增长,如何确保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场需求,已然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焦点议题。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调研显示,超九成新能源车车主期待快速充电,慢充方式受欢迎程度下降。在此背景下,相关举措正持续推进以应对这一状况。
尽快提升快充桩的数量占比,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大重点。《通知》明确指出,各地要结合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车推广力度以及电力资源分布状况,以即充即走场景为核心,优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进行大功率改造。此外,公交、物流、中重型货运等专用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布局工作也正积极开展。
与此同时,车企间充电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自去年起,汽车企业逐渐意识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的情形下,互联互通势在必行。新政也释放出鼓励车企“自建桩”开放共享的积极信号。《通知》规定,新能源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并且,通过结合场站条件推广充电站与餐饮、娱乐、购物、汽车服务等融合的商业模式,来提升充电服务体验。
然而,国内充电桩在技术层面仍存在一定问题。7月8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提到,目前国内充电桩存在兼容性难题,部分充电桩无法满足所有品牌车辆的充电需求。单一车企布局的公共充电桩要想实现与其他品牌车辆兼容,需在软件和信息协议等方面加以调整,这个过程预计耗时较长。
为突破技术困境,《通知》提出相关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要持续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加快设备型式、计量检测及数字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将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纳入车、桩市场准入条件。开展面向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的车桩互配测试和对比验证,推动该标准在高压平台乘用车型和重卡等商用车型上的装车应用。
新能源车充电设备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2024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今年3月1日起,指定认证机构已开始受理相关认证委托。《通知》同时要求,充电建设运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大功率充电站选址、设计、建设和消防设施布置等相关工作,加强设备采购管理,核验产品合格证明和CCC认证信息,确保设备符合质量规定。持续监控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问题产品无法流入市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促进新能源车的普及。大家觉得这些应对措施能有效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满足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