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一直是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而我国在这方面获得的新突破,更是吸引了众人目光。7月10日,由中国华能和东方电气携手研制的17兆瓦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成功下线。这台机组可不简单,它是目前全球已下线的各方面规模最大的同类型机组,展现了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
从外观数据上看,这台风电机组叶轮直径达到了262米,风轮扫风面积约53000平方米,相当于7.5个标准足球场这么大!轮毂中心的高度约有152米,相当于50层居民楼的高度。凭借这样的规模,其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可以达到约6800万度。别看这只是一台机组输出的电量,它可供约4万户家庭使用一年,能够在节能减排上大有成效,还能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发展。接下来,该机组还计划在广东阳江海域进行示范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和部件制造上,该机组也创造了诸多亮点。它首次采用国产化大直径主轴轴承,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关键部件也全部由国内自主生产。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工业生产制造水平,也减少了对外依赖,提高设备供应稳定性。与此同时,研发团队也成功攻克耦合仿真技术、高保真模型试验技术,解决精密装备制造与装配工艺难点,让机组在技术层面持续升级。
之所以这么重视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关键原因就在于我国深远海拥有着极其丰富的风能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提供《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我国近海水深在5-50米范围内,风能技术开发量约为5亿千瓦,而深远海能开发量更是在此基础上翻了3到4倍。如此丰富的风力资源足以显示其潜力。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观点是,80%以上全球海风资源位于水深超过60米深远海区域。未来漂浮式风电技术能充分挖掘并释放其潜力。2024年底,全球漂浮式风电装机量已达到278兆瓦,挪威、英国、中国、法国在其中居于领先地位。
除此之外,这台风电机组拥有了最新智能传感和全局稳定控制技术。这两大先进技术保障它可在恶劣的深远海环境下安全且稳定运行。和市场同类机组一比,它在浮体运动适应性和倾角上优势显著。就算面临波涛汹涌的恶劣海洋气候,大于其他机型的倾斜角也可使其持续发电,无惧24米的海浪和17级强台风。
我国17兆瓦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成功和顺利下线,从侧面体现出我国具备从风电发电制造到技术研发的综合能力。相信在未来,我国在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领域依旧能取得更多成果!不知道大家对于我国这项技术,还有其他方面好奇的点吗?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