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高温天气持续肆虐,医院里热射病病例显著增多,为人们敲响了警钟。热射病实则是严重的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王女士体温高达40.3摄氏度,被送至医院后,医务人员迅速采用冰毯及冰帽进行物理降温,并积极给予补液等治疗。随后王女士体温下降,神志渐清,转入病房继续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热射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多器官系统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这一转变过程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发生,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无汗、高热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必将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虽然不同地区重症中暑热射病的死亡率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处于20% - 30%的较高水平。
热射病主要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两类。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员,经典型热射病则多发生在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或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等人群身上。值得注意的是,热射病并非仅发生在户外阳光暴晒环境中,长时间处于密闭且通风条件差的室内环境也容易诱发。比如,部分产妇在坐月子时习惯处于不见光、不通风的环境中,导致产褥期热射病时有发生;有些老年人因节俭或行动不便,夏季不愿使用空调或风扇,长期处于闷热封闭的室内,成为易患热射病的高危人群,而其发病前期难以察觉。
一旦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或用凉水擦拭全身以快速降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贺明轶指出,整体抢救原则是快速降温、快速转运,对于重症病人,建议降温优先,转运其次,边降温边转运。
为预防热射病,需要减少高温暴露,做好防晒与降温,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特别要关注老人、儿童、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家人要做好照料,避免他们单独在高温环境中活动。
如今,高温天气未退,热射病防控仍不可松懈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预防措施很有必要掌握呢 ? 大家平时有没有遇到防暑相关的棘手问题?快来评论区分享并给我点赞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