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令人震惊的考试作弊案件浮出水面,不法分子利用考场安检及信号屏蔽缺陷,竟然让十余名考生靠作弊成功入职事业单位,严重破坏了公平的考试环境。
两个月前,在该市丰都县举办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里,多名考生笔试成绩出现“断崖式”领先,这一异常情况引发了人们的怀疑。随着警方对案件侦办工作的逐渐推进,一个隐藏在背后、分工明确且配合紧密的考试作弊产业链逐渐被揭露出来。该产业链的上游“老大”负责统筹学生报考岗位、提供作弊设备以及组织“枪手”做题。
经调查发现,这个犯罪团伙自2019年起就蠢蠢欲动,长期在重庆各区县以及四川内江市的事业单位招考中组织作弊。据相关人士透露,他们单次作案的非法获利在十万至数十万元之间,着实惊人。
事实上,该团伙的作案手法并非高深莫测,主要是抓住了考场安检和信号屏蔽系统的漏洞。被认定作弊的考生程文皓称,作弊设备无非就是1部手机、1个微型耳机和1条数据线,简简单单的物品却被用于违法之事。经法院审查认定,2019年至案发期间,该团伙累计组织考试作弊52人次,被确认或承认作弊的考生达37人,涉及16场考试。虽然部分考生在面试环节败露,但仍有17人通过作弊手段成功入职事业单位并获取编制。
这些作弊考生报考的多为县区级及以下事业单位岗位,涉及重庆的武隆、黔江、万州、丰都、酉阳、巫溪、彭水等多地,甚至存在跨省作案的情况。例如2023年5月,张德宇、刘黎立曾组织6人参与四川省内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作弊,其中4人顺利入职。刘黎立表示,其对单个考生收费控制在25万元以内,个人从中获利5万至10万元。
令人痛心的是,部分通过作弊入职的考生竟转而成为组织作弊的“中间人”。比如花费40万元成功入职丰都县暨龙镇政府的胡某,因身边存在潜在客户,被拉拢为“合伙人”,先后介绍了5名考生参与作弊。知情人称,经核查涉案团伙交易记录,多名已入职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被劝退或清退。程文皓等多名被清退人员已起诉所在地人社部门,但目前暂无裁判结果。
针对此事,武隆区人社局负责人明确表示,程文皓被清退“没得争议”,公安调查时他已承认作弊。此次考试作弊事件影响恶劣,严重破坏了考试公平和社会秩序,那些心存侥幸妄图走捷径的行为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面对考试作弊如此严重的危害,大家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快点赞分享本文并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