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老旧商业空间的盘活与新业态的创造一直是焦点话题。2025年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北京正加快推动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其中友谊商店所在地的CBD商圈也在整体焕新。在这场革新中,友谊商店里“友谊花园”的创新实践十分亮眼。
尽管“友谊花园”未在地图应用上正式标注,却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开。夏日午后,其800平方米的核心草坪上总有人来打卡;工作日下午外摆区就有不少顾客,阳光、水幕、美食与绿草营造出了闹中取静的松弛感。实际上,这里原是停车场,规划时先弄小绿地还有石板路,后来推翻重新扩充。周边写字楼多但户外休闲区少,让友谊花园成了少见的社交空间。
友谊商店最初主楼招商方向没明确时,就决定将过去承担员工食堂、停车场、维修间、行政楼等职能的封闭后院,转变成开放式休闲空间。据刘杰表示,这个地方如今被赋予了新生命。园中特色餐饮丰富,像Carbo手工意大利面餐厅、超友谊老茶馆等围绕着核心草坪打造出“日咖夜酒”休闲氛围。每到饭点餐饮店便排队,周末有时要等40分钟。
从建筑设计看,友谊商店前楼后院是当时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吴观张院长设计的。如今看来其设计风格有时代感,还适配当下商家各异需求。商店还把后院9处旧空间变成特色商业场地且保留历史痕迹,像咖啡品牌Berry Beans进驻原传达室。这种设计使得“新友谊,新邻居”海报和店内热闹场景呼应,改造了后院也重构了业态 。
业态变化除了后院景观改造外,在楼层业态规划上也很明显。比如四楼出现了在商业体难得一见的好客舒旅青年旅舍。它在长安街旁打破大众对青旅刻板印象,房间多是单间,还有能观看街景的公共空间。新友谊的商业搭配打破了传统界限,吸引到多元客群,还与后院“友谊花园”默契配合 。
友谊商店从传统商业转变,带来最大变化是打破了边界促进消费融合,让老城商业空间成为城市休闲聚集地。在2025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CBD商圈焕新大背景下,友谊商店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城市过去未来,让人们看到商业场景不仅是购物更是生活体验与文化传承。这里不禁让人想,未来这种商业更新的模式会不会被更多城市商业体借鉴?如果你有所想法,欢迎评论交流,也请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