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本升专”现象逐渐引发社会关注。这种原本不可思议的个人教育选择,在如今却成了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的现实路径,这一现象带来的思考可不少
铁路行业目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甚至已然超越了传统专科培养的边界。铁路尤其是高铁领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一般的专科生源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相关专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还要有技能操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积累和过硬能力。与之相对的是,就业市场中许多一般本科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形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本升专”就有了它的现实土壤。那些原本就读本科专业却在职业发展上陷入迷茫的学生,有的是对自己原本所学专业失望透顶,认为专业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所学内容空疏无用;而有的则在就业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投出去的简历就像石沉大海,多次求职均以失败告终。这个时候,职业技能教育的大门向他们敞开,让他们在另一条路上寻到了希望的曙光,开启重新校准人生坐标之旅,从追求“我有什么学历”的光环转向专注“我能创造什么价值”这样实在而具体的目标。
关于这种现象,很多媒体都有不同角度的分析和看法。红网评论文章觉得,“本升专”复杂多样,不能简简单单就被定义为是综合素质的提升或者是一种过度教育。《新华日报》在7月10日则发文谈到,“本升专”有助于缓和当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文章认为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该把“学历至上”的思维枷锁打破,要把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而潮新闻也发表评论,认为“本升专”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一方面职业教育积极回应了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个体在做教育路径选择时变得成熟理智了,愿意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需要来选择。它也提醒着每一个人,教育的价值是由个体成长以及社会向前发展来界定的,而不是一张学历证书所能够决定的。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改变现有的教育现状显得十分紧迫。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融需要积极加快进程,本科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要重塑评价体系,不能一味只盯着分数、论文甚至考研率这些不全面的方面,关键信息在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果以及能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来讲,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和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要摆脱掉“唯学历论”的陈旧观念影响。与其深陷追求高学历却就业难的泥潭,还不如根据个人专业喜好特长精准就业,这样也许能收获更好发展的职业空间与未来。
“本升专”现象在当下并非一时的孤立存在,它反映出一个时代在推进多元教育改革中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