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身为一名从电视台记者转变为司法行政人员,再到成为公益诉讼检察官的法律从业者,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上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而她以自己独特的“穿针引线”之法,一头紧紧牵着法条刚性,一头牢牢系着民生温度。
胡方做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这4年来,可真是硕果累累。她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有些入选了最高检的典型案例,有的则入选江苏省的创新项目或典型案例,她自身也先后入选江苏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人才库以及江苏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守护好千年古城便是海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面对的重要课题。2021年7月,刚转岗不久的胡方就接到院里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开展“‘益’起护城,一起遇见美好”古城保护专项行动。片区里200多户居民里八成都是留守老人。他们能讲述古民居的百年故事,却不太明白一些隐患的危险性。在胡方努力推动下,该片区大多数居民参加了消防安全演练和培训,家里也配上了小型灭火器或者大水缸。胡方把百姓闲谈中的公益受损“线头”以及各部门履职“平行线”,编织成了文物“保护网”。
她发现老百姓特别是老人,对药品说明书字小问题意见很大。生活里有不少老人因看不清说明书而服错药。开展案件调查时,胡方面对两大难题,一是药品说明书文字设置没国家强制性规定和标准,二是全面调整字号涉及药品生产企业巨大成本投入。2023年11月,该案入选相关典型案例。检察建议下江苏省新增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位300余个。
2022年胡方走访发现,辖区菜市场等公共场所残障人士专用通道设置、管理存在问题。她通过发检察建议把问题解决,不仅残障人士出行更安全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也让政府部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不断办案积累使胡方认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践性强,所以她会复盘每起办结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像办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案时,她深入调查写的文章被新华社内参采用。近年来她办的案3次被央视报道,增强公益诉讼检察社会影响力。
这4年的沉淀,让胡方对公益诉讼检察有了更深理解,也让她更加坚定守护公益的心。您认为胡方办案的哪些做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