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新技术的出现与管理息息相关。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两则通知,明确禁止两项手术用于特定病症治疗,分别为“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空肠回肠吻合术”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近期引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关注,因其有个别医疗机构开展该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于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组织专家对其评估,专家考量后称此技术尚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比如其适应证(即适合这种治疗的病症情况)及禁忌证(不适合采用的情况)还不明确,并且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没有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支撑。像什么样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以用这技术,会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等问题都缺乏科学论证。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明确决定禁止该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此后,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有责任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停止此应用,并做好有关患者的随访服务工作。如果在通知印发后还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会依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其实“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本来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把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主要治疗领域是顽固性淋巴水肿这类病症。
对于“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同样进行了评估。结论显示该技术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并且临床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可靠证据。例如用此技术治疗糖尿病具体能起到多大的效果,会不会有不良作用等都不确切。单独实施该技术治疗糖尿病甚至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的并发症。基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决定禁止此手术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停止应用该治疗手段,现在要组织对开展过“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情况的排查,要求正在开展此项治疗的医疗机构立即停止,并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发布这样的通知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防止不合规技术的使用危害患者健康,也保证了医疗行业的规范运作。这两则通知也提醒着医疗机构应该在技术引进和应用上更加谨慎,遵循科学原则。此次发布的通知让人们对相关医疗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后续可以期待医疗领域的医疗技术应用在规范管理下越来越科学合理。各位读者,你对这样新技术的规范管理有什么看法?欢迎点赞分享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