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伴随着阵阵蝉鸣,知了这种小生物不仅成了夏日自然乐章的演奏者,如今更是走上了人们的餐桌,成了餐馆里的招牌菜。在温州,近期不少餐馆里知了身价暴涨,其地位着实不容小觑。
据温州永嘉县渔虾渔蝉餐厅的张老板透露,知了现在可是他们店的招牌,店名里都带“蝉”字,可见一斑。目前,知了肉一斤竟要卖到300多元,比起小龙虾来贵多了。在他的店里,知了这道菜十分热门,每月至少能卖出上百份,而且不少食客是温州本地人。张老板曾在金华永康待过一段时间,正是在那里了解到知了能做成美味佳肴。起初,他其实也不敢吃,但尝过之后就喜欢上了。他带回温州做菜品的是成熟的黑壳知了,而非常见的白色“知了猴”。烹饪这类知了相当精细,要先进行去头、去尾、除翅等步骤,然后经过高温油炸或者猛火快炒。由于这种黑壳知了上桌后的形态和口感更类似于龙虾肉与嫩鸡肉,十分符合温州人的口味偏好。
另一家温州一牧人家烧的老板也谈到,现在的知了价格可不低。虽然知了在部分餐馆比较畅销,但它的受众分化明显。有人特别爱吃,也有人难以接受。这不难理解,毕竟一种新食材进入餐桌,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接受。
至于知了的货源,其实温州市场上大部分的知了并非本地所产,而是来自丽水、衢州等地。在丽水,知了早已是市场上的常见佳肴,甚至相比小龙虾还更受欢迎。此前有一位丽水市民,专门驱车200多公里赶到杭州去捉知了, “杭州的知了非常笨,很容易抓” 这样一条新闻甚至引来了广泛讨论。如此大动干戈,可见知了受欢迎程度之高。
大家可能会关心在温州能不能自行捕捉知了,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表示,常见的知了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现行法律也未禁止市民自行捕捉,这也给部分有兴趣的市民提供了亲自探寻这一美食食材源头的机会。
不过,这样的高价食材,其市场能稳定和持续吗? 一方面价格高会带来更好的利润,吸引更多经营方,但同时也会因为受众有限而容易面临市场缩小的风险。再加上捕捉若过于频繁,对自然生态是否会造成影响也未可知。
有资料显示,在食用类水产品市场,新食材的生命周期往往受价格、受众接受程度、市场宣传等多因素影响。知了作为餐桌上的新事物,后续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它能在温州的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多久,仍是个未知数。可能在热闹一阵后被新的食材顶替,也可能发展出多元吃法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消费群体。关于这道菜未来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如果你遇到这道菜,愿意尝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