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干旱的北京,近来出了件新鲜事:亮马河成了年轻人口中的“塞纳河北京分河”;与此同时,北京又迎来了自己的“趵突泉”。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推进,北京81处干涸多年的泉眼实现复涌,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19米,深层地下水位回升8.46米,绿水青山又回来了。
寻泉热潮在北京悄然兴起。北京寻泉小组组长在小红书分享说“早知有房山,何必去济南”。近两年他探访了近70处天然泉眼,每到一处便用测试笔检测水质,还自制北京泉水水质排行榜。寻泉小组成员热情极高,不断分享新泉眼位置。即便是石头缝隙中冒泡的小泉眼,也能让市民兴奋。房山陈家庄泉干涸40年后,在2019年因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复涌。寻泉小组组长探访时,当地人直言“这水可以直接喝”。
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的成效非常显著。一位北京观鸟团负责人提到,这几年,永定河水鸟数量增加明显,像白鹭、苍鹭过去很罕见,现在在永定河浅滩随处可见,不少甚至留在北京过冬,开车经过永定河大桥就能看到。昌平秦城村的“秦城大海”泉眼也是典型例子,它曾干涸多年,如今水量充沛,当地人能用这里的优质矿水洗衣、养鱼,小潭也清澈见底。陈家庄泉和秦城村泉的复涌,仅仅是北京地下水超采治理的一个缩影。
泉眼复涌的关键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的缓解。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关键数据: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量较2015年减少85.8%,超采区面积减少32.8%,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98.9%,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19米,深层地下水位回升8.46米 。
北京为治理地下水超采采取了铁腕手段,大幅采用南水北调的“南水”来替代地下水。从2015年起,北京大规模实施自备井置换。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数据显示,十年来累计完成近1400个单位(小区)的自备井置换,关停自备井650余眼,约200万人用上了市政自来水。目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接纳“南水”的水厂从6座增至14座,日均取用南水量从70万立方米增至320余万立方米,夏季供水高峰期,“南水”占城区供水量八成以上。南水北调集团通过东、中线一期工程置换和回补超采地下水等措施,切实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那么大家觉得,北京接下来在保护泉眼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要是你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就点赞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