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国内资讯 >> 文章内容
电商直播间假洋牌乱象丛生,平台与监管合力何在?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韩城新闻网   阅读:4 2025-07-10

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近期,某电商直播间的伪进口奶粉乱象被曝光,本地生产的普通冲调燕麦粉,竟被冠以洋品牌高价售卖。此类事件并非个例,直播间“假洋牌”现象已成为影响市场秩序的一大顽疾,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环境,如何治理这一乱象成为当下关注的重点。

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_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假洋牌”存在着多样的套路。它们多出现在美妆、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玩法可谓“成熟”。通常成本低廉的普通商品先在国内生产,接着跑到国外花钱注册商标,仅仅冠上一个“洋名”,就摇身一变成了高端进口货,身价也跟着倍增。直播间的部分主播为这些商品做起了“包装”,将商品真实身份层层包裹,刻意模糊产地信息,对商标背景轻描淡写,再利用精心设计的话术,让被营造的氛围感染的消费者在冲动中下单而防不胜防。

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_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假洋牌”所造成的危害是多维度的,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广大消费者。一方面,它涉嫌虚假宣传存在误导,这很明显地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消费者大多本着信任而来,然而却被“假洋牌”蒙骗,无法知晓商品的真实情况进而做出正确选择。另一方面,“假洋牌”的生产、销售都在国内,本身不会因税费、跨境运输等承担更高成本,但由于带着“洋名”就抬高价格。消费者付出高额的“进口溢价”,到手的却可能是货不对板、存在安全隐患的劣质产品,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

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对相关市场健康发展来说,“假洋牌”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正规本土品牌往往因为苦心经营打造品牌,却难敌精心包装的“假洋牌”虚假光环。当这些用心做好产品的企业败给以次充好的“假洋牌”时,本土品牌创新和提升品质的积极性大大削弱,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会被拖累。

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_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在此背景下,治理直播间“假洋牌”乱象需平台与监管部门双管齐下。直播平台要落实相应的主体监督责任。要完善准入管理机制,对入驻平台的品牌相关信息如背景、生产经营地址等做好严格核实工作。遇到违规编造信息、进行虚假宣传的直播账号,需要及时封限。

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_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监管部门则应强化执法力度。针对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必须坚定地依法重拳出击,让“假洋牌”及其背后推手受到应有的惩戒。并且要致力于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为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形成长期的高压震慑态势。

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__经济日报关注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假洋牌”骗局不断被曝光,也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物的时候要尽可能保持理性,仔细甄别商品的具体情况,不被直播间主播的表现和氛围迷惑下单冲动消费。选择商品时,尽量查看商品的产地、原材料、生产工艺等详细信息。从更长远的角度说,随着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消费者也早该摒弃盲目崇尚“洋品牌”的心态,更自信客观地去支持优质国货。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直播间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地运行下去。

Copyright◎2010 2022 sxhc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陕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 5218708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ICP备案/许可证号: 湘ICP备2024067688号-8 |陕公安网备6105810200010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