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就业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重要议题。今年6月29日于五华区西翥街道正式启动的2025年度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竹编)培训班,无疑为当地农村困难残疾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机遇。
从整体培训计划来看,此次培训班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赋能农村困难残疾人掌握就业本领,最终实现拓宽他们增收渠道的目的。这一宏伟计划立意深远,不仅关系到这60位残疾人学员当下的学习收获,更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走向。该培训预计时长为7天,要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让一群对竹编“零基础”的残疾人掌握技能并能独立创作实用工艺品,挑战着实不小。
接下来介绍此次计划的具体内容。培训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本地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艺人来担当培训导师,他们在竹编工艺领域有着颇高的造诣,可以说是精通竹编相关的各项细节知识。培训采用的是“理论 + 实操”双轨教学模式。在理论课堂之中,导师犹如知识的清泉,为学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竹编历史文化、工具使用以及材料特性等内容。学员们了解到原来平凡的竹子和藤草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诸多故事,每一种工具的使用背后都有着工艺传承的智慧。老师不仅如此,还结合学员们的实际情况以及技能发展需求,额外穿插讲解了藤编、线编工艺品的制作。这使得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为学员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与增收选择。
但在实操过程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学员身患残疾,有的手部残疾操作起来十分不便,有的视障学员难以分辨竹编形状。可导师和助教教师们有着十足的耐心与高超的教学技巧,全程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就像呵护幼芽成长一般将传统工艺精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员。他们根据学员们不同的身体状况和接受能力,巧妙地化解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碍。最终经过7个日夜的努力,这60名原本“零基础”的学员,仿佛是完成了一次神奇的蜕变,成为能独立制作竹篮、杯垫、托盘、线编挂件等实用工艺品的“新手艺人”。这些亲手完成的作品不仅是学员们学到的技能展示,更是他们信心满满的象征。很多学员捧着作品十分激动,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手是创造价值的载体,手中技艺也是未来的增收途径。
当下培训已然结束,但后续的计划仍在有序推进中。五华区残联打算联动电商平台,结合线上线下一起搭建销售体系,将学员们的作品推向市场。在作品销售过程中持续开展跟踪指导,确保这一“竹编、线编技艺”真正成为学员稳定的“赚钱渠道”。当作品卖出去,学员有持续的收入之后,或许更多残疾人也会加入学习队列中。这样一来可以预想当地残疾人精神面貌也会大有改观了,经济收益也好,重拾信心也罢,残疾人整体生活走向势必往更好的方向。总之长远来看,这样的培训活动所积累起来的群体效应,不仅可重塑残疾人自身的生活和精神信念,亦可对社会整个群体环境有着促进作用。从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生活就业来看,社会资源倾斜使得社会也更为良性地构建,形成残疾人融入社会劳动付出、劳动收获与再投入发展进步的良性环境。这样也就能推动整个社会和谐与文明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