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葛银平让千年平定刻花瓷技艺焕发新生这一事件展开,为您层层披露他成为大师背后的丰富细节。
1983年,初中毕业一年的葛银平为了生计,进入平定县冠庄瓷厂工作。当时谁都没料到,这个“玩泥巴”的学徒工日后会成就非凡。因为“基础不错,有培养前途”,葛银平被选进科研组,开始学习陶瓷造型设计。在厂里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一边努力提升自己的陶瓷制作水平,另一边加深对平定刻花瓷这一千年非遗技艺的认识与理解。后来他还两次获得推荐去进修学习,这使得他对瓷器制作工艺有了全面又系统的认知和掌握。就这样,陶艺从他最初的谋生手段,慢慢变成了他想要坚守一生的热爱。
之后葛银平并不满足于传统,而是想让千古技艺更为绽放。平定刻花瓷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要历经选料、炼泥、揉泥、拉坯、施釉、刻花等50多道工序,并且采用不同于其他陶瓷工艺的“湿作法”。在守正的前提下,葛银平不断对其制作工艺、造型设计、刻花技艺进行融合创新。凭借他对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探索,创造出了一批雅俗共赏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的重要赛事中斩获大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业工匠,从入门新手到行业精通者,在泥与火中打磨和淬炼,葛银平始终以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航标,不光鞭策着自己不断前进,也深刻影响着身边的人。
在刻花瓷技艺炉火纯青后,授以他人让非遗更广传承成了葛银平心底的信念。多年来,他在专注研习刻花瓷制作技艺、精心雕琢刻花瓷的同时,还无私地把技艺传授给有需要的人,培养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弟子。即便到了花甲之年,葛银平依旧活跃在非遗传承的最前线。作为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工艺师,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参与公司开设的公益课堂。此外,他还主动走进学校,去培养年轻一代。葛银平觉得,平定刻花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珍贵的瑰宝,每个人都有责任将它传承好、发展好。
从最初玩泥巴的学徒,到创作出让大众传颂的大师,这背后藏着葛银平在平凡琐碎中,在漫长岁月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书写着一名手艺人牢记责任的使命担当、不断开拓的视野格局。这种坚持和担当是不是让您觉得特别值得钦佩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