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马’当先”理论实践队于7月7日,在院长魏毅等老师带领下,赴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2025年农耕文化暑期大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传承千年农耕文明,深化思政育人实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活动首日,裴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了交流座谈会。裴梅镇副镇长曹建金与团队师生一同探讨镇域发展需求和实践活动规划等,为后续工作奠基。曹建金率先致辞,对实践队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他介绍江西文化底蕴深厚,万年稻作文化是世界农耕文明源头,历史价值重大。他希望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用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方式挖掘裴梅镇特色资源,给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活力。
研学首站是万年县博物馆,老馆长王炳万热情引领并细致讲解。馆内文物诉说着万年古老农耕文明的发展脉络。魏毅院长借此引导学生思考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使命,以及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馆内出土的万年前稻作遗存,证实了万年作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地位。
在相关遗址处,魏毅院长和刘白杨博士进行了现场教学。魏毅院长结合文物和历史背景,讲述野生稻驯化到人工栽培的漫长过程,让同学们理解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同时呼吁大家把万年稻作文化融入科研和学习,让农耕文明重焕生机。刘白杨博士从专业角度讲解仙人洞遗址在农业考古领域价值以及对研究人类农业发展进程的意义。
同学们漫步仙人洞周边,感受先民智慧与勤劳,对农耕文化敬畏之情加深。队员们表示要将研学感悟转化为学习动力,增强爱农情怀,提升兴农本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此次农耕文化“三下乡”活动,通过多环节多形式为学生搭建了解和体验的平台,有助于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将农业发展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希望活动能进一步开展,探寻农耕文明更多奥秘和价值,为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成果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