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不断探索现代化未来道路的背景下,一场汇聚众多国家智慧的盛会于7月9日在山东曲阜尼山开幕——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拉开帷幕。此次论坛极具影响力,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齐聚于此,共同围绕全球现代化的未来之路展开深入探讨。
马尔代夫副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拉提夫在开幕现场发表观点,指出现代化并非意味着消除文化特性。他提到实际上现代化能为文化内涵的丰富提供助力。在适应全球现代化进程里,人类需携手守护好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同时还要去接纳新思想、新变化。这种观点表明在现代化潮流中,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不能被忽视。
柬埔寨王国国务大臣陈乐提则对现代化提出了另外的视角。其表示人们通常以GDP增速、创新指数或数字化进程等方面去衡量现代化,但真正的发展其实还体现在文化、伦理与精神层面。还以柬埔寨与中国的实践案例说明,现代化应该扎根于文明的沃土之中。这启示我们不能仅从片面的数据指标去看待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关于各国在探索现代化之路上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指出,虽然创造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成就,不过也面临着全球新旧问题交织这样的共同挑战。在此严峻背景下,不同文明已然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就告诉我们各国之间需要开展积极的合作互动以共同应对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也对全球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深入阐释。她认为这个进程并非是线性开展以及有着单一终点的,而是不同社会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去适应并重塑全球趋势的一种动态过程。此种解读打破了人们以往对现代化进程理解的固定模式。
在当前国际面临冲突、文明存在摩擦的局势下,意大利汉学家里卡多·波佐认为各国得激活多元文明的 “解决方案库”,要通过文明之间的互鉴来推动全球现代化。就像不同文明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为解决当前问题贡献力量。
另外,美国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安乐哲大胆直言,当下当务之急是把个人主义转变为形成齐心协力的世界共同体的自觉意识。儒家文化里公平、包容、和合的价值观能够为我们解决现代世界中的紧迫问题指明方向。这凸显了传统思想文化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价值。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也重点强调积极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他表示这种对话对弥合分歧、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还给出从时间和空间属性上进行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这样就能实现多元文明的共荣共生。此次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各方观点的交流碰撞,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全球现代化未来之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向指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探讨将深入去实践这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