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高温季节将至之时,为全面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效预防高温作业所致的职业危害,相关部门结合地区实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2025年的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做出重点提示。
用人单位首当其冲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规划。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详尽的防暑降温预案及高温中暑应急预案。还要依据从事高温工作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配备应急救援人员与足够的急救药品。并且在高温季节强化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生产设备、电气线路、消防设施和特种设备等展开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察觉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以此提升职工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平台企业方面,要加大对高温天户外劳动者的关怀。对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和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群体,需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好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像对外卖送餐员,平台在高温时段可合理减少下单量,确保他们不过度劳累。
用人单位需严格执行高温作业时间标准。依据地市级以上气象管理部门发布的实时数据灵活调度作业时段,防止高温时段过度作业。规定很细致,日最高气温35℃ - 37℃ 时,用人单位要采用换班轮休等办法缩短连续作业时长,并且规定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加班。日最高气温达到37℃ - 40℃ 时,劳动者室外露天总作业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且连续作业时间也有限制,而且在气温最高的3小时内不能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在此要特别注意特殊用工人员,比如禁止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高温环境工作。
高温津贴发放有明确要求。用人单位要遵循相关文件规定,及时且足额给付高温津贴,同时公布明细接受职工监督。值得强调的是,不可以因高温停工等情况而降低职工工资,也不能以防暑饮料、物品或者有价证券充抵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有必要打造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这包含在高温作业现场配置如通风、隔热、制冷设备等,发放劳防用品,提供干净的饮料、常见防暑药品与休息空间等。比如在工厂的车间摆放大型风扇,降低温度。
工会在此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工会组织要以劳动者代表身份与企业谈判,围绕高温劳动保护事宜签署合同,贯彻落实高温津贴发放和调整高温工作时间,切实保障劳动者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