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关注全球不同国家如何在多元文化中求同存异之际,“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天津举行,为探讨上合组织国家间文明交流之道搭建了重要平台,这里来自多个领域的代表齐聚,纵论文明对话与文化共兴。
在7月7日晚,众多参与活动的各国嘉宾乘坐游船参观天津海河文化带,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在次日,也就是7月8日,主会场外还设有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嘉宾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蜻蜓扣等制作技艺。多样的活动安排,为嘉宾们打开一扇文化体验之窗。
参与此活动的专家对文明对话的必要性,有深刻且独到的见解。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认为当前是个充满挑战且快速变化的时代,相互倾听与理解,在国家层面与文化传统及日常生活层面都非常关键。需在有着不同立场、不同历史背景的国家之间,探寻契合点。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媒体专家扎兹古尔·马迪诺娃从日常视角出发,揭示了文明互鉴不只是理念口号,而是具备现实重要价值。
许多专家意识到文明对话应化为具体机制与项目的重要性。在上合组织背景下,阿克马尔·涅马托夫指出该组织由来自不同文化文明背景的国家构建,成员国彼此和平共处、合作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有助于维护各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价值。他提出要构建多边文化合作机制,让文化、教育与旅游合作更为深入。
从文明内涵解读,也为文化对话开辟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许文鸿通过剖析“平等”这一概念,比较了中西方文明的平等观念。他认为文明应当回归本源,不同文明需要互学互鉴,文明共兴之后达成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针对文明对话的执行者与传播者——青年人方面。俄罗斯圣彼得堡欧洲大学的尼基塔·洛马金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孙芳老师均强调青年力量。尼基塔·洛马金发出倡议,高校和青年人可以参与到文明互鉴中去,建立教育科研中心、扩展青年互访能够推动文化的共识和认同。孙芳依据教学研究经验,指出语言和教育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上合国家的青年一代积极投身组织交流与合作,会加深上合国家人民之间的情谊。
“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虽已落幕,可是上合国家的文明对话征程刚刚启航。在未来交流里,上合组织不仅需要文明的广泛对话,还需要有效的沟通机制、年轻主力军投入与多元视角的解读支撑。你觉得上合组织国家之间哪种文化交流方式会见效最快?希望大家评论互动、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