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均价 1999 元/月的小米青年公寓一经上线,便在北京和南京两地火爆起来,一线城市网友甚至喊话“什么时候再建”。这公寓到底为何如此受欢迎?背后又有怎样的影响
据小米方面在 7 月 4 日介绍,第一批北京已有超 700 位应届生预订该公寓,南京的房源更是全部预订完毕。北京小米青年公寓累计有 2658 间房,主力户型为 29 平方米;并且于 7 月 4 日当天,北京、南京两地的小米青年公寓迎来首批签约和入住的员工,员工们还获得了内含生活必需品的“盲盒”入住礼包。
北京小米青年公寓规模可观,共有 7 栋建筑,涵盖公寓楼、接待中心和商业配套等。而南京小米青年公寓选择对全员开放,并采取先到先得的选房方式。在预定开启当天,有员工拍摄到现场视频,前来预定的员工队伍从大厅一直排到楼外,场面十分火爆,现场大厅内还贴着展示牌,上面列出了 500 余套公寓的一房一价表。
小米这一公寓刚推出就被预定一空,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在 7 月 7 日通过文字向媒体分析,主要原因是其租金相对便宜。像位于北京的小米青年公寓,周边类似面积的民宅单间租金普遍在 3000 元/月以上。有如此大的差距,青年公寓才会这么抢手。
其实,除了小米,华为也在关心员工的住房状况。早在去年 10 月《每日经济新闻》就报道过,华为在上海的研发中心从浦东搬迁到青浦练秋湖后,周边房租大幅上涨。到了 7 月 7 日,华为上海练秋湖研发中心西岑公寓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超过 5000 套公寓基本已出租,华为员工递交申请后排队 2 - 3 周就可入住。该公寓房源仅供华为员工申请,租金 2000 - 3000 元/月,面积 50 平方米以内。
科技大厂纷纷选择自建公寓为员工提供福利。企业直接自建公寓,可以让员工免去租房困扰,也帮助企业提升形象。但是也有机构人士提出看法:这类青年公寓更多是企业资源,是以低价为员工带来福利以及树立企业形象,在市场上较难复制。不过对于市场化的长租公寓运营商来说,像小米青年公寓采用的智能化场景倒是可借鉴之处。近年来,长租公寓运营商在产品和服务上已多有突破,可室内智能化配置却涉及较少。于小雨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的科技巨头、互联网大厂加入自建公寓的行列,由此可能改变长租公寓市场格局。对于市场化长租公寓运营商来说,是应该观望顺应,还是坚守特色自行发展,这值得深入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