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9日消息为我们揭示了陕西宝鸡在生物育种领域的重要进展。在传统育种技术遭遇瓶颈的当下,生物育种所具备的高效、精准和定向的优势,使其成为解决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当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及示范田,探寻这里在生物育种领域的突破。
位于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内的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堪称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该实验室不仅涵盖农作物快速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七大核心育种实验单元,更形成了从种质资源创新到品种培育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在实验室中,科研人员争分夺秒记录样本数据,忙着开展分子标记辅助、小孢子育种、基因编辑等实验。借助无菌组培技术,他们利用植物根茎叶等外植体材料,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以及优质育种材料筛选,为高效育种筑牢技术根基。
近年来,这里的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功能验证工作。他们与生物公司联手,对“宝豆10号”等新品种的蛋白、脂肪基因测序分析,并结合田间表型数据优化育种方案,构建起“实验室 + 示范田”的有效模式。凭借该模式,“宝豆10号”在多地构建起连片种植基地,并于2024年刷新了陕西省大豆单产纪录。
走出实验室,智能连栋温室引人注目。它借助独立环境控制系统,可模仿不同气候条件,用于植物抗病性鉴定。示范田内,辣椒株系鉴定圃里科研人员认真采集数据。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辣椒油料研究所所长辛鑫表示,通过分子标记等手段选育出的优质苗,抗病力强、产量高、味道好,已经在甘肃、新疆等地得到推广。
作为陕西省首个建成的市级生物育种实验室,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扛起了种质资源创新与技术转化的双重使命。她持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油菜中心等密切交流,共同攻克小孢子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难题。未来,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有明确和细致的发展蓝图:他们一方面会持续加强生物育种实验室建设,推动传统育种向现代生物育种转型;另一方面会强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及企业的交流,积极摸索“高等院校 + 实验室 + 种业企业”的联合创新模式,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
2024年陕西省颁布《陕西省培育千亿级生物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明确要聚焦种质资源培育、选育和改良,加强目标基因高效定向编辑技术和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研究。在此大背景下,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的探索实践极为令人期待,当地育种技术的未来突破和应用让人翘首以盼,不知在如此积极革新的态势下,多久能让科技成果更多更快地转化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大家怎么看,快在评论区说说你的观点,点赞和分享本文,让更多人关注这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