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察工作中,案件受理作为案件进入检察环节的第一道关口,其效率和质量对后续司法程序影响重大。莱阳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积极响应,构建“制度—流程—数据”三元融合管理体系,为案件受理工作带来了显著升级。
案件管理部门精准发现问题所在,以一体化抓实“三个管理”部署和数字化检察改革为牵引开展工作。莱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主任李婷提到,案件受理工作其实长期有着“病症”,如受理标准模糊、时限约束不严、违规收案风险突出等。为此,他们果断部署,对症下药。
在制度建设方面,莱阳市人民检察院可谓不遗余力。他们详细制定受理方面的准则与程序,推出《案件受理审查工作指引(细化版)》。这份材料明确列出刑事案子受理的必备材料清单、形式方面的要求以及管辖等审查重点,使裁量空间大大压缩,办案操作标准也达成一致。除详细的管理细则,又从完成时间方面进行把控,清晰界定了各类案件受理审查的完成期限。普通案件基本上得在1个工作日内终结,重大复杂的案件则规定不超2个工作日完毕。对于极为特殊的部分案件,他们开通有专门的“绿色通道”。像退查重报、二审上诉这类时效性高、社会关注强烈的案子,设有专门的受理通道,采取“材料免检快速流转”模式并同步开启电子流程,以便其与后续办理环节无间对接。另外,深化采用“受送分离、集中管理”的举措,指定专门人员分别负责案件的接收和初审。
在流程管理方面,重点放在数据的融合和挖掘上。他们借助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内协同子系统,与公安、法院系统数据的对接优势,实现案件移送、退查、判决等信息的交互。这样一来,工作中形成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使监管“更上一层楼”。同时,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构建“案件受理违规监督”模型,利用大数据为案件情况做“筛查”,开展“全天候”动态监控。这套系统一旦发现如受理与录入系统超过3天,或者有录入系统但无受理登记的案子等问题,便马上开展流程监控。
基于这样的数据基础,检察院还做了进一步优化。通过数据收集分析给出了反馈,形成倒逼机制,向侦查机关提出多达24条优化意见。还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人员配备,如果是案件受理的高峰期就增加人力。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精准的管控和优化起到了效果,受理效率同之前相比提升超过25%。
现如今,莱阳市人民检察院的案件受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不规范受案的情况被坚决抵制,平均受理时长削减近40%,逐渐使“受理—分流—反馈”的智能流程闭环得以建立起来。你认为其他检察院能借鉴莱阳市人民检察院的这些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