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低空经济”热度持续攀升的大环境下,一个事件如同涟漪般在行业里泛起了层层波澜。6月20日晚9点,医院方面代表联系到了深圳无人机培训公司大远创新的创始人吴义元,抛出“可观的薪酬”绣球,紧急招揽能胜任常态化飞行的资深飞手。这一事件背后,是无人机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以及市场对飞手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体现。
最近两年,无人机领域可谓迎来黄金发展期,“低空经济”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迅速拓展且不断落地,从农业种植到物流运输,再到医疗紧急物资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实际需求,让市场对无人机飞手的关注度和依赖度与日俱增。飞手需求量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报考人数持续上升,不少原本冷门专业的学生在求职碰壁后,不惜花费上万元投身到考证大军中,企图抓住这个风口行业的契机。在社交平台上,“报考无人机证”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相关培训广告短视频以“零基础小白一个月拿证”“高薪自由”等标语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眼球,相关话题播放量常常破亿。
但在这个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也隐藏着不那么和谐的杂音。一些学员对“无人机考证是新骗局”的指控声此起彼伏,多数声讨都指向了“包就业”这一宣传卖点。有机构负责人透露,激烈的竞争使得他们在招生宣传时不得不以“保障就业”来吸引眼球。实际上,无人机培训机构的进入门槛并不高,三十万元左右,购置十几台教练机,聘请七八位教员,申请一个固定空域后,就能开启招生业务。且机构所需的培训资质,很多是通过“挂靠”“加盟”等手段取得。无人机产业发展较早且竞争激烈的广东地区,小型视距内执照的考试培训价已“卷”到了原市场价格的一半。
然而,低价背后带来的问题十分突出。吴义元解释称,学员在这样环境下难以获得足够系统的学习,实操飞行训练的缺失,让学员很难应对复杂飞行任务和突发状况。对于学员,培训机构不应该仅热衷于“包就业”噱头,而应提供真正的职业规划和资源协助。例如,不同品牌农业机操控系统之间的差异可能比手动挡和自动挡汽车的差别还大。很多学员奔着农业场景考证,可能不需要考CAAC执照,却需要取得农业无人机生产厂家培训后颁发的操作证。但这类专业且实际的“门道”,新学员往往一无所知。
人才供需错配已经成为行业绕不过去的难题。当下一面是企业争抢高水平教员,一面是大部分机构批量培训入门级飞手。一些机构在培训中强调与应用场景结合,却往往流于形式,专门使用农用机让学员练习“八字绕飞”,实际效果欠佳。自2024年底起,无人机执照考试难度加大,实践考试时教练员不能进入考试区,此前“陪考”模式不再适用。面对这样严格考试与复杂的行业现实,或许很多读者也会疑惑,想成为合格飞手到底怎样规划学习才是最佳选择?希望大家能分享看法,也给文章点个赞、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