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论坛汇聚专家,热议数字时代职教教材发展。这次论坛有什么重要意义,又指出了哪些关键发展方向?别着急,咱慢慢说道说道。
近日,论坛邀请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聂伟,他介绍了数字教材的诸多特性,像是系统性、教育性、强交互性、适切性和集约性。这些特性非常契合职业教育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对于默会知识的传播有着显著的益处。在职业教育的许多实际工作场景中,有很多经验和技巧难以用文字直接表述清楚,数字教材就能够帮助传播这些默会知识。比如在一些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数字教材的虚拟仿真操作,更好地领会那些难以表达的加工技巧。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余红平副处长认为,面向“十五五”,职业教育教材应该集中在几个重点方面。一是立德树人,要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二是聚焦产教融合,提升教材内容和实际产业的贴合度。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就是要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应用到工作中。
浙江工业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的杜学文强调,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要本土化。这包括科学明确数字教材的内涵和定位,进行国家级的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等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提升他们的数字素养至关重要。比如说,现在要求教师掌握像数字教材的编辑、使用技巧等信息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谢永铭提出数字教材未来要走向集成化和智能化。目前很多数字教材已经不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组合,而是集成了大量的音视频、动画资源。未来,还需要制定标准,加强技术融合,拓展应用场景,让数字教材更好地服务教学。
还有不少专家给出了独特的见解。蔡金芳提出,要提高教材使用效果,就得强化教师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教材。北京的王春燕介绍了北京构建了自己的教材建设管理标准体系。上海的曾海霞介绍了上海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创新与成果。
那么,各位读者,在你们心中未来职业教育的数字教材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会不会一帆风顺?记得给文章点赞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