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多个地州市,23个国家的24名海外媒体人得以实地考察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成就,一探这片广袤土地上农业发展的奇迹。
他们首先去到了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的一处棉田。在这里,德国新闻摄影师亚曼观摩了无人机洒药的作业过程。五公顷左右的田地,一架无人机仅需十分钟就能完成作业。亚曼对此印象深刻,不禁竖起拇指称赞作业效率。来自南非的媒体人布莱恩·索库图则对当地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颇为关注,大丰镇副镇长袁康介绍,今年大丰镇种植了约7438顷棉花,全镇拥有播种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具3800余台,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全镇棉花平均单产达到了6.96吨每公顷,堪称亮眼。
另一处吸引海外媒体人目光的地方是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这里曾是盐碱地,但如今已满眼葱绿,连片的海水稻长势喜人。几日前,海外媒体人来到此地的海水稻田,详细了解并记录了海水稻的育种、种植等方面情况。据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段皓然透露,公司在当地建立了以海水稻为代表的“万亩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示范和育种基地”,极大地提高了盐碱地利用率,也为当地民众的收入增长助了一臂之力。
自2021年起,该公司将帕哈太克里乡2549户农户的10115亩土地进行流转。这一举措成效显著,使得全乡农民每年增收超758万元。2023年,经过喀什市农业农村局测产,这里的海水稻最高产量达到853公斤/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背后不仅仅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民众的辛勤努力。
菲律宾媒体人加福尔就表示,能够在远离海洋的地区成功种植海水稻并取得如此良好的产量成绩,其背后更有值得关注和学习的科学技术。尼日尔的资深记者苏雷也是感慨万千,他认为参访的多个新疆现代农业项目都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他从中汲取了许多丰富且重要的经验。他满怀期待地希望能将这次参访的所学带回国内,分享给相关的从业者和民众。并且,他真诚地期盼中国企业能够带着先进的技术到尼日尔投资,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至此,海外媒体人的此次考察之旅让大家看到了新疆地区农业的蓬勃生机,也架起了一座中外农业交流的桥梁。不知大家对新疆这些现代农业成果有怎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