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参保者发现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药时,刷医保个人账户竟比付现金贵,同一款药医保支付价格更高的情况引发了诸多争议。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一向以资格审定严格、服务质量较高,受到参保人员的信任,然而这种“坐地起价”的行为却让参保人员颇为不满。
邓女士在一次购药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选定的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澳博达),平台价格为 25.8 元,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却要 30 多元。邓女士向店员出示平台价格截图后,店员表示不刷医保可按线上价付款。情急下,她用会员折扣后,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29.5 元。后来,她在非定点药店以 16 元购得同款药,这让她十分困惑。很明显,个人账户里的钱本就是参保人员自己的,这般高价买药十分不划算。
针对这一现象,工作人员解释称,若药品能在湖北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平台采购,药店需参照公立医院定价。一般来说,定点零售药店在采购价基础上加价 10% - 20% 算合理。要是发现价格虚高或“两套价”,参保人可要求查看药店“进销存”系统。所以,邓女士遇到的情况,差价实在有些离谱。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分析,参保人刷医保买药,资金先进入医保经办系统,再由医保部门和药店结算。这样一来,部分药店会将资金和时间成本分摊到药价,转嫁给参保人。而且,不少参保人对药价敏感度低,也让一些药店有了违规操作空间。不得不说,如此操作确实有些不厚道了。
专家王天玉还称,部分药店这种行为有骗保嫌疑,可能导致医保基金“跑冒滴漏”。邓勇进一步指出,药价无故抬高会降低人们缴纳医保的积极性,这可不是件小事。毕竟医保对大家来说至关重要,可不能让这些不良现象破坏了参保的生态。
为维护参保人权益、防止医保基金浪费,相关部门责无旁贷。王天玉建议,医保部门要强化药店日常管理,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审核结算数据时用技术手段识别药价虚高情况。邓勇则提醒参保人增强维权意识,主动了解医保政策和支付知识,避免自身权益受损和医保资金浪费。大家都在努力守护医保这座“大堡垒”,可不能让个别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在医保的大环境里,各方都应积极行动,营造一个合理、公平的购药环境。
在此,想问问大家,你们在使用医保购药时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快来评论区分享,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一起关注医保购药的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