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兰州7月5日消息,当我们漫步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黑河林场时,便能感受到林深叶茂、鸟语花香的勃勃生机。6万亩人工林在此拔地而起,不仅筑牢了西部生态屏障,还成为民众休闲康养的“绿色天堂”。
6月22日拍下的场景里,黑河林场万亩常青苗木储备林基地尽显绿意。在甘州区生活20多年的赵晓婷见证了这里从“荒芜石滩”到“满眼绿意”的转变。她的小区离黑河林场很近,周边道路两侧植被茂密,绿化和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在这跑步、骑行成了愉悦享受。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穿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多样地貌交相辉映。为巩固黑河沿岸生态成果,在2021年6月,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复设立甘肃省内第253个国有林场——黑河林场,一场将甘州区不毛之地变为“绿色银行”的生态攻坚战就此打响。
其实过去这里困难不少,造林成本高、树木成活率低、管护难度大。为此,甘州区转变思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治理,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与“一屏一带一廊一城”生态建设布局综合项目。黑河林场场长蒲兴元介绍,经高端智库论证,提出了“改地适树”的生态修复模式和“四季造林”新构想。采用“改地适树”就是改善土地条件,让其适合树木生长;“四季造林”则提高了树木栽种机会,持续筑牢着西部生态安全防线。
为确保树木成活率,黑河林场依适地适生原则采用独特作业方式,栽植杨、柳、榆、槐等本土苗木。目前,6万亩人工造林任务已完成,换填土方达1346万立方米,铺设了1600公里灌溉管网,建成115公里林区道路,栽植各类苗木2000余万株、地被花卉达3410亩,一个系统完善的生态治理体系已然构建。
现在,黑河林场并不满足仅做绿水青山的践行者,还要成为植绿用绿转化者。一方面,林场以本土树种培育种苗;另一方面,其在多功能复合方面大胆迈进,积极打造集绿化造林、防风固沙、碳汇林储备、特色林果、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休闲康养一体化的复合型生态林场,让戈壁荒滩成了大众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而且近年来,甘州区深耕增绿扩绿,按“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标准拓展森林康养新业态。在这样的生态保护进程中,有不少疑问探讨,你认为甘州区的创新造林模式在其他地区有多大推广可能性?大家不妨在评论区分享看法并多多点赞、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