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永福素有“罗汉果之乡”的美誉,其所产罗汉果畅销海内外。连日来,永福县龙江乡双江村罗汉果迎来了关键的“点花时节”,一株株罗汉果苗攀爬在一人高的网架上,绿色的藤蔓间,黄色的花朵若隐若现。种植户梁天德拿着一根细木棍,蘸取雄花粉轻轻地点在雌花的柱头上,动作娴熟。“‘点花’之后第二天就会结果。”梁天德说道。
罗汉果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宋代,《中国药典》记载其味甘,有清热润肺的功能。这既是历史的馈赠,也蕴含着深厚的医药本草价值。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相互碰撞,当地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精准捕捉消费者对口味多元化、便捷性的需求,已开发出200余种便携茶包产品。
广西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新连表示,公司生产的罗汉果茶、罗汉果甜苷等产品畅销欧美以及东南亚等地。2024年,公司出口近2亿个罗汉果原果,占总销售额的40%,而茶包类产品销售额达到35%。这样傲人的销售数据,正彰显永福罗汉果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让它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适用性的还有罗汉果甜苷!它是从罗汉果中提取出来的代糖,凭借“甜而不胖”的特点备受青睐。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专注于生产此类产品,其订单源源不断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在这里的厂房中,自动化的提取设备一直运转着。据三棱副总经理梁小燕介绍,1克200倍甜规格的罗汉果甜苷和200克蔗糖甜度相当,当下市面上很多奶茶糖甜味正来自此。2024年伴随着其市场认可度提升,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竟约65%。
罗汉果产业能得到如此发展,与企业在技术研发创新上的努力息息相关。梁小燕透露道,三棱联合浙江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工作,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来进一步提高罗汉果原料筛选效率。科技让传统产业焕发了全新生,产线更智能、效率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永福县的罗汉果产业规模庞大。2024年,这里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00亿元,带动约2.5万人就业,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在1.5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全球约70%的罗汉果都集中在永福加工。桂林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桂林市出口罗汉果及其提取物5.6亿元,同比增长23.2%,共出口到日本、新西兰等37个国家和地区,而2025年前五个月,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了41个。未来,永福县罗汉果产业将发展出怎样趋势?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