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4日消息颇具看点,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又一次展示了其强大功能。原来,在7月3日,面对成都市主城区暴雨红色预警,有着2281年历史的世界遗产都江堰发挥自然分洪能力,调控多达6600万立方米的洪水,让超负荷的城市河道压力大减,充分展现了“分四六、平潦旱”的治水智慧。
7月3日17时10分,一个关键时刻到来,成都市气象台将暴雨预警升级为红色。准确地预计,未来3小时内,中心城区大部分街道降雨量会超过100毫米。情况十分紧急,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迅速反应,18时就对流向成都市中心城区的走马河进行流量限制调度。他们把河道流量严格控制在100立方米每秒以内,目的很明确,就是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河道行洪预留宝贵空间。
不过情况远比预料的复杂。当日20时12分,岷江上游来水量急剧增加,紫坪铺水库只能开闸泄洪。与此同时,白沙河的水位快速上涨。监测显示,如果两种来水叠加,都江堰鱼嘴断面的来水量会大幅增多。为了减轻内江四大干渠的过流压力,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立即开启渠首工业闸泄洪。至此,都江堰渠首的核心泄洪闸门通道全部开放,整个都江堰实现了全面自然分流。同时,工作人员快速对柏条河、蒲阳河、江安河进行调控,提高它们的水位,以此来分流走马河的来水。
下游的都江堰东风渠灌区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柏条河下游的石堤堰枢纽启动了限流措施,加大向毗河泄洪,减少进入府河的水量,尽可能地把流入成都市主城区的流量降到最低。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汛情,东风渠管理处可没有闲着。他们在金牛水利管理站、成华水利管理站覆盖的区域发布了汛情黄色预警信号,而且同步启动了防汛黄色应急响应。工作人员还对防洪通道、防汛隐患点位、河堤堤防、水工设施等20余处重要点位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排查,丝毫不敢大意。
通过多次的紧急调度,效果非常显著。成功减少了6600万立方米的水量进入成都市主城区,这样一来极大地减轻了城区的防汛压力。要知道,这关乎着成都市主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此次事件充分证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方面真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强大的效能。大家想想,这个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至今还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是不是很厉害
在此也想问大家,你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借鉴的地方?期待大家发表高见并点赞、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