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饲养“异宠”成为一种新兴潮流,然而有人竟借此走私获利。日前,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仲安琪透露了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的查获细节。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一个关键枢纽,它是粤港澳三地互通、客货兼重的陆路口岸。据统计,该口岸目前平均每天有约8万人次旅客、1.9万辆次客货车、6亿元货物进出,人员和货物流量极大,海关监管工作面临不小压力。
三年前的一个深夜,海关同事在对一辆小客车做检查时,察觉到司机神情极度异常紧张,凭着职业直觉认为有问题,随后对可能藏匿物品的位置进行逐一排查。最后,果然发现汽车天窗、遮阳板夹层、扶手箱暗格等隐蔽处铺设着塑料防水膜,里面密密麻麻爬满了红耳彩龟。
这里要说明一下,红耳彩龟是国际公认的“生态杀手”。这种龟一旦传入本地,就会极大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破坏农业生产,甚至对人类健康也造成潜在危害。此后,司机易某因非法运输这些外来入侵物种,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万元,其携带的1760只红耳彩龟被全部没收。这也是我国刑法设立“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之后全国第一桩判例。
自2022年以来这两年多时间里,港珠澳大桥海关已成功截获外来入侵物种1413批次。为了更好地守卫国门生物安全,港珠澳大桥海关也采取多样防范手段。仲安琪也表示海关在加速智慧海关建设进程,他们一方面持续对智能审图系统进行升级,提升系统识别外来入侵物种藏匿位置的能力。而且,他们积极会同地方农业农村、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探索多部门协同防控机制,借助多种智慧监管设备辅助对进出闸口旅客人流量和货物量进行查验,以确保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可能隐藏外来入侵物种。
在查获外来入侵物种之后,最重要的是需要对物种进行快速可靠的鉴定,并进行专业的处置。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一旦在口岸现场发现问题能马上对物种属性做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处理。各部门联合作战,筑起一道更坚实的的“保护墙”,共同守护生物安全。
经过介绍大家也对海关部门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一系列防控手段有一定了解了,如果你处于海关工作一线,面对庞大的人员和货物流量,还会建议采取哪些创新举措来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查获效率?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