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南港码头迎来了一项具有突破性的操作。7月2日,LNG(液化天然气,一种较为清洁的绿色能源)绿色能源加注船“淮河能源启航”轮停靠上海海通临港码头,为7000车位超巴拿马型LNG动力汽车运输船“黄河口”轮进行了900立方米保税LNG燃料加注作业。令人瞩目的是,在这次操作中同时进行了商品车装卸作业。这一“双作业”模式创下了上海南港码头滚装船舶商品车装卸和LNG加注同步作业的先河,标志着上海港在绿色清洁能源补给服务能力上迈出了重大一步。
上海南港码头在汽车出口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重要的汽车出口枢纽,拥有13条国际滚装航线。这些航线犹如强劲的纽带,辐射着全球六大洲的72个国家和地区。五月份,上海南港码头更是刷新了单月汽车装卸量的历史记录,各类汽车装卸总量超过12.1万辆,突破了12万辆大关,展示了其强大的业务 handling 能力(处理能力)。
不过,上海南港码头的作业环境却充斥着挑战。由于它地处杭州湾水域,临港沿线水流复杂,潮差大,且码头众多。尤为关键的是,临港主航道距离东海大桥较近。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开展作业,安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确保此次 “双作业”能顺利进行,洋山港海事局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在总结了前期LNG加注时的各项经验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专门制定了一个周密的保障方案。首先是划设了“移动安全区” ,这个安全区域就像一个移动的保护区,全程为加注船 “淮河能源启航”轮的航行、靠泊以及作业保驾护航,提供了多重可靠的防护。
同时,洋山港海事局也派遣了执法人员登船检查。这些执法人员相当专业,他们细致检查船舶安全情况和防污染措施是不是落实到位,还检验应急预案能不能顺利执行。要知道,安全和防污染可是作业环节中相当关键的两个环节。与此同时,海事局还依托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和智慧海事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为两船作业区域划定了 “安全作业警戒区”。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远程电子监控和信息广播等形式,实时告诫过往船舶,绝对不能驶入作业核心区。在整个 “双作业”过程中,时时刻刻全方位保障作业安全地、顺利地完成。
洋山港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作业”模式成功在上海南港开展,对南港来说意义非凡,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它不仅大幅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和作业效率,而且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还能吸引全球更多LNG动力船舶把上海港作为燃料加注的优先级选择港口。随着这种高效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相信上海港在全球航运领域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