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这位养路工人已迈过百岁大关,恰逢建党104周年之际,他满怀激情地表达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他的事迹不仅令人动容,更让人心生敬意,这一切都彰显了他对党的深厚感激和毫不动摇的忠诚。
1921年,大多吉在拉萨市曲水县的贫困家庭中诞生。他的童年生活困苦,每日仅能以二两糌粑为食,身着单薄的衣衫,饱受生活的磨难。在那个年代,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的命运将会因一场变革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段贫困的经历也使他更加懂得珍惜日后生活中所遇到的美好事物。
1950年,29岁的大多吉经历了人生的关键节点。那一年,他投身青藏公路的建设事业,与被誉为“金珠玛米”的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他深受解放军高尚品质的感染。这些品质如同照亮前行的灯塔,指引了他的人生道路,并助力他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通过持续奋斗与积极向上的态度,大多吉成功获得推荐进入公路管理部门,从而实现了成为“公路建设者”的愿望。在1954年,随着首辆汽车驶过他们合力建造的青藏公路,他和同事们激动地围成一圈,欢快地跳起了庆祝的舞蹈。他依然能够清晰地回想起当天的情形,这一记忆已是他职业生涯中极为珍贵的资产,并且也进一步加固了他持续在公路岗位默默奉献的决心。
青藏公路蜿蜒高原,其路径漫长,冬季与春季常受冰雪覆盖之苦。班长大多吉承担着重大责任,他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清理积雪,以保障道路的通行无阻。由于机械装备不足,他们只能依赖人力来拉运物资;在巨石滚落的情况下,他们或是亲手搬运,或是用大锤和錾子将其敲碎。在这种充满挑战的境况下,他持续坚守了40载,这一历程充分彰显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无私奉献的品质。
在过去40年间,大多吉足迹遍布十数个道班,并屡次获得优秀道班班长荣誉。无论身处何地,他均无私分享个人经验,培育了众多养护人才。以自身为榜样,他激励着年轻一辈在公路养护领域不断前行,为公路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多吉将感激之情付诸实践行动。他致力于传承良好的家风,以此教育子女;他常带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并引导他们瞻仰“两路”纪念碑;他向他们讲述道路建设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崇高精神。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生前投身于山南公路部门的养护工作;他的四个女儿也均成为公路养护领域的杰出人才。
在了解了大多吉老人的感人事迹之后,你是否也深受其对于党组织的感激之情和坚定不移的信仰所感染?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感悟与思考,同时,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