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6063次列车,享有“秦岭最美慢火车”的美誉,自宝鸡站出发,目的地指向四川广元。同一天,宝成铁路举行了电气化运营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这条线路不仅见证了我国铁路电气化时代的起点,而且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其取得的成就持续受到广泛关注。
1958年,宝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在宝鸡至凤州区间正式拉开序幕。在此过程中,建设者们遭遇了诸多挑战,例如,需在45公里的线路上架设55座桥梁,并打通49个隧道。同时,线路中超过30‰的陡坡共有13处。原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施工处副总工程师成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自宝凤段91公里的“试验田”项目启动至今,已历时17年,不懈的奋斗使得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历史性进程从无到有,正式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1975年7月1日,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期,我国自主研发的“韶山”型电力机车成功完成了对列车的牵引任务,穿越了秦岭这一自然屏障。在这一通车典礼上,一位曾经代表建设者发言的长者,至今仍然对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记忆犹新。这一刻,标志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正式开启了新中国电气化铁路的新纪元。秦岭站成为电力机车穿越的节点,海拔高度上升至1314米,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铁路电气化时代的正式开启。
来自我国各地的电气化领域专家齐聚宝鸡,成功创建了我国首个电力机务段——宝鸡电力机务段,并设立了以科研为核心的宝鸡电气化总段。在此,众多从事建设和运营的骨干人才得到了培养。退休司机董守廉亲身目睹了牵引力的显著提升。在宝成铁路建设初期,仅3台蒸汽机车就能成功牵引920吨货物穿越秦岭。
宝成铁路在技术革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观音山路段的“展线”坡度在全国铁路主干线上位居前列,观音山的爆破施工实现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大规模爆破的圆满完成。同时,该铁路率先组建了机械化作业队伍,并培养出了首批机械操作技术人员。此外,宝成铁路还采纳了当时全球最前沿的铁路电气化技术。
众多个人在宝成铁路上完成了使命的延续。位于宝鸡工务段的杨家湾桥隧车间里,桥隧工人马宝成自1998年退役以来,继承了父亲的岗位,担任了宝成铁路的装卸工作。他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铁路上,不断续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宝成铁路的科技水平持续提升。观音山牵引变电所安装了70余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能够在15分钟内对铁路供电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此外,这些摄像头会将所收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便于进行深入分析。该智能化巡检功能的实施,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手段。
宝成铁路自半个世纪前开始建设,经历了无数挑战与考验,从起初的艰苦卓绝到技术上的显著进步,直至如今的智能化改造。它不仅是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实物记录,而且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梦想与希望。展望未来,这条钢铁巨龙还将为我国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衷心期待着读者们的留言交流、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