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暑盛夏,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东湖乡的铁炉洼村,庭院经济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曾经荒废的庭院被改造成“微型农场”,此举措不仅为村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7月2日,我踏入铁炉洼村张文兵的住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那时,两年前种植的鸡心果树已经枝繁叶茂,树下正在进行隧道式养鸡,一众鸡儿悠闲地觅食,菜畦里的当季蔬菜生长得十分旺盛。张文兵微笑着表示,院中的鸡心果即将迎来成熟期,树下种植的蔬菜已足够满足家庭日常所需,院落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家庭的经济收入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增加。
神池县近年来积极追求“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民众收入水平”的宗旨,把发展家庭庭院经济看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举措。该县以庭院为载体,家庭为单位,引导村民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整合房屋周边的空地,开展“微型农场”的经营活动。这一策略满足了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
铁炉洼村借鉴“千万工程”的成效,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挑选并培育了既耐寒又富含糖分的鸡心果作为主要种植作物。此外,该村还普及了林下养殖技术,形成了“树上果实硕果累累、树下鸡鸭成群、空地蔬菜丰收”的立体农业生产格局。这种模式充分挖掘了土地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让小小的庭院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李林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强调,针对本村实际情况,编制了细致的庭院经济种植方案,方案中具体规定了种植的具体区域、作物类型以及种植的密度。在编制方案过程中,他们综合考虑了市场需求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最终确定了鸡心果和山楂树作为主要的种植品种。目前,这些果树已经进入开花结果期,为庭院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山西农业科学院果树学专家王保明教授提到,去年该村种植的48棵果树成功抵挡了严寒,存活率显著提高。今年,超过95%的果树已经绽放花朵。这一成就标志着庭院经济初步阶段的成功。相关数据充分展示了科学规划和品种选择的合理性,同时也为村民继续发展庭院经济注入了信心。
当地政府明确指出,未来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注入、基础设施的优化以及技术保障等,全力推动庭院经济特色的种植和养殖业务的发展,同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进步。这些举措旨在显著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并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这一变化,将原本空置的庭院转变成了“微型农场”,其农业种植活动也从单一形式拓展到了多种经营模式,这些微型的庭院如今成为了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愿景的重要依托。
对于这种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在其他乡村能否成功推广,我们持保留态度。我们诚挚邀请您点赞并分享本文,同时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共同参与这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