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招生期间,一场名为“体验大学四年生活一周”的生涯规划能力提升夏令营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人认为,此类活动有助于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与此同时,也有人半开玩笑地将其与“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的过程相比较,认为两者并无显著差异。那么,这场夏令营究竟有何独特性
该生涯规划赋能夏令营专门面向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以及在校大学生提供服务。活动分为7月25日和8月3日两个时间段,正值高考录取结果揭晓之际。收费标准大约为一万多元。参与者将入住位于北京的某所211工程高校,度过为期8天7晚的沉浸式大学生活体验。从踏上那辆大巴车的瞬间开始,便仿佛成为了校园里的一名新生,正式踏入了包括入学登记、宿舍分配以及结识室友在内的多个具体环节。
该课程持续八日,内容详实,包括入学流程、优秀学生选拔、学业规划及职业选择等指导。在开营初期,也就是前两日的晚间,学员们便开始了班干部竞选的实践。到了第三日,他们又全身心投入到了校级学生会干部竞选的活动中。该课程的管理团队强调,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教导他们如何有效规划大学生活,同时在不同学习阶段清晰界定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此类生涯规划夏令营专门针对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众多类似项目遍布全国。这些活动通常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至新学期开始前举行,主要聚焦于“高中生向大学生过渡的关键时期”。其宗旨在于协助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关于此类课程,公众意见存在分歧。部分网友坚信,这些课程对孩子的发展大有裨益,有助于他们提前接触并适应大学生活。然而,蔡蔡等网友对此持有疑虑,她们担心课程中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可能带有误导性,且可能涉嫌推销后续的四年大学陪伴服务。所谓的“陪伴服务”主要包括对学生在学业、实习及日常生活的持续关注,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并辅导职业发展规划;其费用通常在4至5万元区间,有时还会超过这个价格范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所谓的“模拟大学”与游学项目在本质上并无差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模拟效果。此类活动通常包括为期一到两天的大学课程体验、实验操作环节,以及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然而,这类活动与走马观花的游学项目相似,并不能被视为真正的模拟大学生活。
熊丙奇,身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明确指出,不少家长和学生由于对大学体系不够了解,往往会被某些机构利用新颖概念作为诱饵,进而陷入被“割韭菜”的困境。针对这类针对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服务,家长和学生需提高警惕,避免过度消费,并需结合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类模拟大学的夏令营活动,普遍引发了公众对其是否能够切实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大学生活的质疑。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