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竟成“答题挑战”,谁之过?
近期,网约车领域出现异常现象,原本普通的叫车流程因奇葩的必答题而变得混乱不堪,司机与乘客之间的矛盾亦随之加剧。
网约车服务中,部分乘客遭遇了异常情况。他们被司机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例如询问“太阳与月亮哪个更大”或“‘天王盖地虎’的下一句是什么”。无论乘客如何回答,司机总是以“匹配失败,订单取消”为由结束对话,并声称双方意见不统一,向平台提出申诉,以此规避被指控拒载。这种突如其来的“答题游戏”让众多乘客感到措手不及。
网友注意到,此类现象普遍出现在一口价、特惠车等极具吸引力的超低价格订单中。一口价和特惠车作为吸引乘客的低价策略,却频繁被司机采用“答题拒载”的方式规避。比如,有乘客发起了一笔距离近2公里的口头报价订单,原本期待能以优惠价格出行,却不幸遭遇了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游云庭律师明确表示,无论司机以何种借口拒绝搭载乘客,均属于违约行为。一旦乘客成功叫到车,便与司机及平台形成了合同关系,若任何一方未能履行合同,即构成违约。乘客有权要求平台承担相应责任并对司机进行处罚。此举为遭受拒载的乘客提供了有力的维权支持。
媒体指出,司机采取这一极端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平台设定的“一口价”过低。部分订单距离近至2公里,司机所得仅为2.6元,几乎无利润可言,甚至存在亏损风险。若司机无故拒绝接单,还将遭受评分降低、无法获得优质订单、扣款等惩罚,司机此举实属被迫无奈。
乘客选择一口价的原因不仅在于其价格低廉,同时也为了防止司机采取绕路、超速等违规行为。但遗憾的是,现在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司机故意刁难导致订单被取消,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使得原本期待的低成本出行愿望化为泡影。
该平台通过低廉的价格吸引乘客,然而,由于司机们的竞争能力有限,他们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订单。在这种价格战中,乘客与司机均遭受了损害。平台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定价策略,确保司机与乘客的利益得到均衡考虑,否则此类冲突将持续存在。
各界人士对于网约车服务提供商如何协调驾驶员与乘客之间的权益,以防止类似事件重演,持有何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