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庆市某酒店推出的“小熊猫叫早”等野生动物互动项目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在这些讨论中,公众主要聚焦于这些服务的合规性和潜在安全风险,这些问题成为了讨论的核心焦点。
酒店工作人员透露,该酒店引进了四只小熊猫作为服务人员,其中一只成年小熊猫负责巡查客房区域。此外,从酒店评论区得知,酒店还设有可以与环尾狐猴互动的房间。尽管这类特色房间的费用相对较高,但“小动物叫早”的特色服务极大地促进了房间预订量,预订情况异常活跃,吸引了众多住客的青睐和热情。
这项新推出的服务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质疑,他们对与小型熊猫近距离接触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表示了担忧,例如可能遭受咬伤、抓伤或感染疾病,这些潜在后果难以准确预测。鉴于小熊猫属于野生动物,它们天生具备野生本能和不可预测的行为特性,这引发了公众对服务安全性的重大关切。
网友提出疑问后,酒店方面进行了回应,说明该酒店的小熊猫系从动物园借用而来,同时强调所有动物均已完成疫苗接种。除此之外,酒店特别安排了专业人员负责动物的日常照看与清洁,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截至6月17日,事件影响持续扩散,重庆市林业局已介入调查。该局责令涉事酒店即刻终止游客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并已派遣专员开展现场勘查。同时,相关房型已从酒店菜单中移除。
《法治日报》的律师专家库成员朱奇敏指出,酒店的“小熊猫叫早服务”可能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若酒店打算借用或运送小熊猫,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此外,鉴于野生动物保护的优先原则,小熊猫与人类的互动可能不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法律规定必须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不受任何阻碍,但这一服务显然已经越过了法律所规定的范围。
《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在公众展示和展演中,野生动物的使用是允许的,但这一行为需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该法律的核心宗旨是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进步,而非将经济利益置于首位。此外,此类活动还需经过相应的审批流程。“小熊猫叫早”这一服务显然越过了公众展示与表演的合理范畴,尽管表面上它似乎提供了一种互动体验,然而实际上可能仅仅是商家谋取利益的手段,而非出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初衷。
在日常生活中,游客遭遇动物攻击的情况时有发生,明确责任归属变得极为重要。若游客在与小熊猫的接触中受到伤害或感染疾病,依据《民法典》的相应规定,酒店作为场所的实际管理者,以及提供小熊猫的动物园作为饲养者,均需对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发生此类事故时,双方均不能规避其应承担的责任。
目前,有关酒店是否应当提供以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服务的合理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我们诚挚地希望各位读者能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展开深入的讨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请您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分享至您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