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航班上频繁出现旅客携带的充电宝起火冒烟的情况,这对民航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为了保障航班的安全运行,民航管理部门立即发布了新的规定,对旅客携带充电宝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自本年度起,飞机上频繁出现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起火或冒烟的情况。近期,众多知名品牌的充电宝制造商鉴于电芯存在的安全风险,已对多批产品实施了召回措施。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部分厂商的3C认证进行了撤销或暂停处理。这些情况揭示了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品质与安全性上存在缺陷,同时,对民用航空安全运营可能带来的风险正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
根据现行政策,民航局参考了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危险物品航空运输安全技术规范》,并决定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从6月28日开始,对旅客携带的移动电源实施严格的携带规定,包括禁止携带未标注3C标志、3C标志模糊不清、以及已被召回的型号或批次的移动电源登乘国内航班。此外,民航相关部门需加强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宣传引导水平,提高查验核实效率,优化客户服务水平,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通知指出,航空公司及其代理机构需强化对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的警示与教育力度。需确保旅客全面认知充电宝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以避免携带不合格的充电宝。各机场需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在安检口、办理柜台等显眼位置张贴宣传资料或增设提示环节,全面推广相关的安全政策。
机场安检机构将对旅客所携带的充电宝进行更为严格的检查,以杜绝不合格产品登机。多家航空公司及机场计划在安检点增设工作人员,他们不仅负责为旅客提供指引,还将向旅客阐释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将对废弃品及暂存区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并明确相关手续及流程,以便利旅客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愿。
民航局指令各机场根据相关指导文件,迅速启动航站楼内旅客充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任务,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充电设备的可用性和便捷性,确保旅客在出行及返回途中能够获得充电服务。同时,航空公司与机场需强化员工培训及管理,确保员工对相关政策有透彻理解,并能够准确解答旅客的疑问。
各机构需建立健全的应急计划,以便妥善处理锂电池起火、冒烟等突发状况。同时,还需提升员工在紧急事件中的应对技巧和团队协作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且精确地执行应对措施。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您对民航局最近出台的关于携带充电宝的规定有何看法?这一规定在增强飞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并期待您对本文的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