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青土湖,在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干旱之后,如今重获生机,湖面闪烁着波光,芦苇丛生,描绘出一幅沙漠湿地的全新景象。在这自然奇观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青土湖位于石羊河下游,它在阻止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明清时期的水域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到1959年,该湖泊已经完全干涸。这一显著的变化使得两大沙漠逐渐接近,形成了一条长达13公里的沙尘带,成为民勤北部最大的沙尘源。持续的沙尘侵袭持续对民勤绿洲构成严重威胁。民勤县位于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其自然环境本就相当脆弱;加之青土湖的干涸状况,使得该地区的环境危机愈发严重。
民勤的“母亲河”——石羊河,其水源主要依赖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自《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当地启动了跨流域调水项目,通过从凉州区的西营河水库向民勤输送水源,有效提升了蔡旗断面的来水量,同时确保了地下水位的安全。蔡旗断面作为石羊河汇入民勤地表径流的关键途径,其水量对民勤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着直接影响。随着6月下旬的到来,石羊河在蔡旗大桥附近的水质变得清澈,水流沿着河道向民勤的绿洲方向流动。
2010年,青土湖经历了关键性的转变。当年,民勤县利用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输注了1290万立方米的生态用水,成功人工打造了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使得长期遭受干旱的青土湖重获生机。红崖山水库,作为亚洲最大的沙漠型人工水库,是民勤绿洲中唯一的外部水源储备设施。自此,民勤县不断加强生态水量的排放管理。
民勤县持续增强红崖山水库的生态放水力度,该行为促使青土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与此同时,青土湖的地下水位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青土湖呈现出水面闪烁着波光、芦苇丛生的迷人风光,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优化。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亲身目睹了该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的趋势。
青土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红崖山水库的生态状况同样呈现出令人鼓舞的积极趋势。得益于上下游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水库的生态环境持续得到优化。根据数据显示,库区鸟类种类丰富,高峰期种类数量可超过100种,总数超过4万只。鸟类数量的增加不仅为水库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生态治理的显著成效。
民勤县为防止两大沙漠的合流,积极推动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自数年前开始,该县充分利用“三北”工程建设的便利条件,对关键的风沙口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治理。在全县范围内,对防沙治沙、植树造林以及林业产业进行了精确的规划和布局。截至目前,已成功封育了超过325万亩的天然沙生植被,并且构建了长达380公里的环绕绿洲的锁边林草带。从局部到整体,全方位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青土湖的生态治理效果显著,被誉为“枯木逢春”的奇迹,这一成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加强和拓展这一生态成果,各界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评论区,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同时,通过点赞与转发,让这一生态壮举获得更广泛的认可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