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富士新闻网报道指出,我国航母训练取得了显著进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日本防卫省部分人士竟声称,我国航母的训练水平与美国已相差无几。这一观点背后所包含的信息及深层意义究竟是什么?
6月20日,富士新闻网报道,据日本防卫省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我国航母的训练水平与美国相比,存在的不平衡并不明显。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透露,从5月底至6月19日,我国辽宁舰与山东舰的航母编队共进行了约1000次舰载战斗机的起降操作训练。中国海军发言人王学猛大校曾明确表示,本次训练的重点在于对部队在远海防御和协同作战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估。
自五月末起,日本防卫省联合参谋本部陆续发布有关中国航母编队最新动向的消息。6月8日至9日,该机构监测到辽宁舰与山东舰同时现身西太平洋。这一现象被指出是中国海军两艘航母首次一同穿越所谓的“第二岛链”。此次远洋航行无疑是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军向远海拓展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实力。
在执行西太平洋远洋训练任务时,辽宁舰甲板上的战斗机均为新型歼-15T舰载机,山东舰上大部分战机也采用了歼-15T型号。这一情况表明,我国航母舰载机部队的主力装备已实现升级换代,为航母编队的战斗力提升提供了稳固的物质保障。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在航空装备研发和制造方面的显著成就。
依据日本提供的数据资料,自5月25日起统计,辽宁舰上执行了约550次舰载机的起降作业;特别指出的是,在6月8日至16日的期间(12日和13日未计入),共计完成了290次的起降任务。在6月9日至16日的8天时间里,山东舰进行了约230次起降操作,日均出动架次略有减少。其中,6月10日当天达到最高点,出动架次达到约50次。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中国航母编队的高强度训练成效,同时也凸显了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战斗力的显著优势。
美国《纽约时报》在10日的报道中指出,中国航母编队此次执行远洋巡航任务,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在紧急状况下对日本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争夺控制权的意图。在此期间,日本对于中国航母突破“第二岛链”的行为进行了夸大报道,这一举动进一步暴露了外界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发展所持的高度关注和复杂的情感态度。此外,这一现象间接反映出中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
军事评论员在观察者网于18日表示,中国海军的双航母编队预计未来将再次穿越“岛链”。此举表明中国航母编队计划增强其远海训练及实战部署,以期扩大作域和提升作战效率。公众对于中国海军航母部队未来可能发生的变革与突破充满期待,并期待获得更多观察与信息。
中国航母编队的建设进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进程可能对区域乃至全球的军事格局产生何种深远的影响?敬请立即点赞并分享,同时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