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六月起,我国多地经历了显著的高温天气,高温持续时间与极端高温值均创下历史新高,持续的炎热天气使得民众承受了极大的不适。
6月23日至25日,华北平原地区气温持续攀升,多地已步入高温酷暑阶段。部分区域地表温度已超过70℃,使得外出的人们如同置身蒸笼之中。在河北、山东等地的街头,行人纷纷采取防晒措施,如使用遮阳伞、佩戴墨镜、穿着防晒服,这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品。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从事户外工作的劳动者正承受着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他们遭遇身体不适的可能性也在持续增加。
近期,北方多地的气温明显上升,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光照加热和暖气团输送的双重效应所导致。在大陆暖高压脊的作用下,华北、东北等区域天气晴朗,干燥且少雨,光照条件优越,因此气温迅速攀升。此外,暖高压脊还引入了干燥的暖空气,进一步提升了气温水平。气象分析师李宁指出,新疆南部的气温升高天数明显增多,河北南部地区同样出现了高温天数的大幅上升,山东西部以及河南省的高温天数也有所增加。
今年气温偏高并非误判。根据气象数据统计,至6月24日,我国多数省会城市、首府及直辖市均遭遇了高温天气,且多数城市的高温天气起始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高温天气的提前出现并非今年独有,而是正逐渐演变成一种新趋势。西安、郑州等城市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往年同期显著延长,增幅超过一倍。通过对过去六十年的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多个城市高温天气现象普遍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漫长的白天,气温始终保持在28℃以上,公众普遍体验到了“连续高温”的天气状况。中国天气网的数据表明,自21世纪以来,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气温在28℃以上的天数显著增加。原本应该凉爽的夜晚,如今依旧闷热,导致人们难以入眠,对日常生活和休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众多老旧住宅区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通风和降温设施,居民们夜间不得不依赖风扇来勉强抵御高温。
自今年六月份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高温天气,其中四川盆地的高温状况尤为突出,高温天数和强度均创下了同期历史新高,多起高温纪录接连被刷新。17日,重庆潼南、北碚等地区气温最高值超过了40℃,这一温度创下了当地6月份的最高气温纪录,并且是6月份首次出现的高温天气现象。综合分析近60年的数据,我国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记录显示出了逐年上升的态势,尤其在近三十年的时间段内,这种增长趋势尤为突出。
华北平原未来数日将遭遇高温天气,与此同时,东北地区气温将显著降低,华南及其他地区也将经历闷热气候。气象机构已发出预警信息,并建议民众采取降温措施,确保充足水分摄入,在高温时段减少外出活动以预防中暑。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较为虚弱的人群,增强防护措施显得尤为关键。面对这波极端高温天气,各位是否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