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飞机上频繁出现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起火冒烟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飞行安全,民航局迅速作出反应,发布了紧急通知,并决定自6月28日起,对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实施新的管理规定。
近期,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的事件接连发生,对此,民航局于6月28日迅速发布了紧急通告。通告中明确提到,禁止旅客携带未标注3C认证标识、3C标识不清晰的、已被召回的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国内航班。这一规定发布后,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举旨在从源头上杜绝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旅客在飞行途中的安全。
我国实行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亦称3C认证,旨在确保消费者、国家利益和环境保护。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有通过正规途径销售的充电设备必须取得3C认证资格。仔细观察3C认证标志的正面,可以注意到其以纯白色为背景,黑色图案为其主要构成元素。进一步观察标志的菱形区域,可以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立体效果。若标志缺乏这种立体效果,则可能为假冒伪劣产品。
旅客所携带的充电设备需持有3C认证标识,并符合一定的电量标准。依据《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此类物品应随身携带或存放在手提行李内,不得作为托运行李。其额定能量上限为100Wh,无需航空公司特别许可。若电量介于100Wh至160Wh之间,旅客需事先获得航空公司的同意,且携带数量不得多于两件。携带容量超过160Wh的移动电源属禁止行为,机上禁止使用此类物品为电子设备充电,若设备具备启动开关,则必须保持关闭状态。
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了一项针对充电宝起火现象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充电宝起火的主要诱因是锂电池内部过热失控和线路故障引发的短路。在实验操作中,消防人员模拟了短路情况,观察到大约15秒后,充电宝开始大量冒烟,温度迅速攀升至400℃以上。消防人员强调,若周围存在易燃物品,此类情况极易引发火灾。除此之外,他们指出,常规灭火器在降低温度方面效果有限,且存在引发火灾再次蔓延的风险;因此,采用水作为灭火手段显得更为合适。
近期,多起充电宝在航班飞行过程中起火的事件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在这些事故中,飞机正处于飞行状态,若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由于飞机内部乘客众多且空间相对狭小,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导致秩序混乱和恐慌情绪蔓延,对乘客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强航班上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空中旅行安全,旅客在选购便携式充电器时必须留意检查其是否拥有3C认证标识,并且在登机时必须严格遵守携带物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民航管理部门将增强对旅客携带物品的检查力度,并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向旅客普及相关法规。飞行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旅客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安全问题,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安全的飞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