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近期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位85岁的农民画家陈美美进行了采访。陈美美透露,她正致力于创作《侗歌声声话丰年》和《丰收的喜悦》两幅画作,目的是为了2025年广西农民画大展做充分准备。在她的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侗族文化元素,包括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以及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这些元素成为了她创作的宝贵素材。她希望用画作记录时代与生活的变化,展现家乡乡村的美好。
该青年画家,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持续在艺术领域展现其天赋,从而使更多人通过她的作品更深入地了解侗族文化。
三江县独峒镇作为三江农民画的发源地,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独峒镇农民画博物馆藏品丰富,其中包括一幅被誉为侗族版“清明上河图”的巨型墙绘,给人以强烈震撼。馆内还展示了纸画、竹编画、簸箕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各具特色。参观者林欣怡对这些画作印象深刻,她认为这些作品从乡土文化中汲取灵感,传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独峒镇艺术氛围浓郁,孕育了众多优秀的农民画家。该地还是农民画艺术的摇篮,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发展态势。
杨庆宜,独峒镇的农民画家,分享了他的农民画创作经历。通过农民画,他实现了收入的稳定,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对他来说,绘画不再是单纯的业余兴趣,而是改善生活的途径。在持续的绘画实践中,杨庆宜不断精进绘画技巧,用画笔描绘生活的美好。
他的事迹激励了众多农民,使他们拿起画笔,追求各自的艺术梦想。这一行为也为当地农民画的传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吴凡宇从事农民画创作已逾十年,作品总数已超4000件。她对侗族文化元素在画作中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怀有深厚的乡土情怀。通过绘画、刺绣、蜡染、雕刻等多样艺术手法,吴凡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凭借鲜明的侗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和韩国,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喜爱。
吴凡宇在艺术创作方面技艺高超。他积极推动了农民画行业的发展。这些贡献对当地的文化艺术事业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
吴凡宇创建了侗画馆,该馆采用“公司+基地+作者+市场”的模式,致力于三江农民画产业的拓展。她精心策划了60余种文化创意产品,涵盖围巾、服饰、茶具、雨伞及保温杯等。同时,她还引入了“非遗+研学”的融合模式,为乡村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2024年11月2日,在侗画馆,她向培训班学员传授了帆布包创新手工文创作品的绘制技巧。
吴凡宇的系列举措促使三江农民画超越了传统绘画的界限,延伸至更广泛的民众生活中。这一行为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兴盛。
李霞,广西柳州侗悦服装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从山东来到三江县创业。她敏锐地发现了三江农民画的市场价值。她计划利用三江农民画,进行床上用品的设计与研发。这一举措旨在让这一艺术形式走进更多家庭。李霞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三江农民画的普及,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三江农民画因企业参与而焕发新活力,此举亦助力其开辟更广阔的市场领域。
小画笔勾勒出广阔的产业图景,三江农民画在创新中传承了古老技艺,成为该地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此举不仅丰富了当地文化,也为民众提供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有效手段。该画种在三江侗乡与世界间的交流中扮演关键角色。依托政府扶持、非遗保护及市场运作,它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作品已进入德国、美国等十余个国家的艺术界,并被多国驻华使馆所收藏。针对三江农民画,您认为其未来在哪些市场领域还有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