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暗访期间,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的刘总经理揭露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所谓的优质产品,实则源自垃圾回收站,筛选出的相对完好的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次品。他明确表示,“二等品系垃圾中所得”,并亲自导引记者参观了存放此类废弃物的仓库,证实这些货物均为正规企业生产线上淘汰的不合格产品。
刘总强调,市面上此类由工业废料加工而成的卫生巾售价颇高,每吨可达数千元。他以1450元每吨的价格收购废料,从中筛选出至少一半的“二等品”,利润丰厚至极。这一显著利润促使刘总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希希纸制品仓库中,记者未观察到消毒卫生设施。角落里杂乱堆放着装满次品编织袋。原本由正规生产线处理的工业废弃品,虽经翻新及重新包装,其卫生状况仍令人担忧。尽管如此,企业领导对这一情况非常清楚,但并未对此进行隐瞒。
根据行业规范,合规企业应当对生产中的不合格产品进行粉碎。然而,刘总透露,他私下行贿员工,每人支付数百元,导致本应粉碎的不合格产品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被出售给公司。公司因此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大量采购其他企业的“次级产品”。
刘总依赖销售劣质产品赚取收益,此为其盈利策略之一。他利用挑选出的次品废弃物,亦能创造经济价值。工人将废弃物料输送至输送带,随后在另一端加工成各种回收物料。这些回收物料最终用于生产一次性卫生用品。
工业垃圾中挑选出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与纸尿裤,最终通过销售途径以无品牌标识、无生产日期标注、无生产厂家信息的方式,以“三无”产品的形式流入市场。这些产品的核心使用者包括妇女与婴儿,其品质低劣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阻止这类有害产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各界人士如何看待监管机构加强低质量卫生用品监管的策略?我们热切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并恳请大家为本文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