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汇聚全国“拉面高手”的技能比拼在青海省海东市热闹开场,这便是备受关注的第二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众多拉面从业者齐聚一堂,不仅要较量手艺高低,更要为拉面产业的未来找寻新方向、新思路。
7月18日这天,青海省海东市被一股浓郁的拉面香气笼罩着,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青海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烹饪协会主办,青海省总工会、海东市委、海东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86支代表队、320名“拉面人”,怀揣着对拉面技艺的热爱与执着,踏上了这个展示自我的竞技大舞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各自的拿手绝活,更是各地拉面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大赛以“匠心筑梦,面向未来”为鲜明主题,旨在通过技能比拼的方式,激发拉面从业者的创新热情,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比赛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非凡,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前来观赛的群众,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神情,这场盛会无疑为青海化隆夏季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与以往一些单一比拼实操的比赛不同,此次第二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在考核内容上可谓是“全面出击”,它是由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这两个大的部分紧密组成的。这就意味着参赛选手们不仅要有坚实过硬的手上功夫,脑袋里的理论知识也得跟上趟儿,如此这般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拉面人”
先说说这理论考试部分,它主要是考察选手们对拉面文化、食品安全、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别小看这一张张试卷,它可关乎着选手对整个拉面行业的理解深度。而实际操作部分,其设置更是细致入微,具体包含了手工拉面基本功、拉面调汤、拉面成品、创新拉面这四大核心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定的考核标准和门道,想要拿高分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整个实际操作环节里,手工拉面基本功这个项目绝对是“重头戏”中的“重头戏”!你可别以为就简单拉几根面条就行,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它详细设置了毛细面、二细面、三细面、韭叶面、中宽面、大宽面足足六个不同种类的面条。这就要求选手们在拉面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力度的掌控,还是对面团的揉捏、拉伸技巧的运用,都得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比如这毛细面,细得跟头发丝儿似的,在灯光下都能透亮,得考验选手手上多精细的功夫才能拉制出来;还有那大宽面,宽得跟裤腰带一样,不仅要拉得宽、拉得匀,下锅煮了之后口感还得筋道有嚼头。每一种面的制作,都是对选手日复一日练习成果的严峻检验,他们能否在这个项目上脱颖而出,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比赛名次
除了手工拉面基本功这个“硬骨头”,实际操作的其他几个项目也同样“有料”。就拿拉面调汤来说,这汤可是一碗拉面的“灵魂”所在,汤的味道好不好、鲜不鲜美、合不合大众口味,直接决定了这碗拉面最终的“命运”。参赛选手们为了调出一口好汤,可谓是煞费苦心,各种大料、食材的搭配比例,火候的大小控制,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和试验的。
再看拉面成品项目,这可不是说面条拉得好、汤调得好就行了,还得讲究整体的“颜值”——面条的摆放、配菜的搭配、葱花香菜的点缀等等,都得让人看着就有食欲,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才行。最后是创新拉面项目,这个项目就比较“放飞自我”啦(开玩笑的哈?),就是鼓励选手们在传统拉面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食材、新的做法、新的口味和造型,制作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式拉面”出来。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张新武就明确表示,本届大赛之所以特意强化‘理论+实操’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且突出创新拉面这个项目,其深层次的目的就是要狠狠地激励起更多更多的拉面从业者,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地立足自己的岗位,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争当那种尖儿顶的、能够推动整个拉面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排头兵’。
而且全国总工会后面还打算进一步地深化和地方上的各项合作,想方设法推动拉面产业和工会的各项服务能够深度融合在一起,计划通过搞‘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创业扶持’这样一套组合拳的模式(Oh, this is a fantastic combination!(这组合可真溜!)),来实实在在地助力更多像咱们一样的拉面从业者,真正实现‘技能致富’‘产业兴农’的美好梦想,让大家靠着一碗碗香喷喷的拉面都过上好日子。
要说起这“青海拉面”,它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那可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历史传承。海东市委副书记王述友就特地介绍说,“青海拉面”的根儿就起源于咱们海东市,经过了足足40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传承与发展,如今的拉面产业那可真是了不起
它在带动大家就业创业、助力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些方面,都发挥出了简直可以说是‘核武器’级别的重要作用呢?。所以这次举办这个拉面技能大赛,也希望能够以这个大赛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纽带,让咱们青海拉面的技艺能够在各地高手的交流碰撞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让整个拉面产业在大家你追我赶的竞技过程中,实现提质增效的大目标,最终,就是想“以舌尖上的美味来促进咱们全国各地美食文化的交流互动,以指尖上的技艺来繁荣青海这边的旅游文化事业”。
来自基层一线的参赛选手们,他们对此次大赛的感受可是最直观、最真切不过的了。就像参赛选手马永海大哥,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青海人,他极其兴奋地告诉中新社记者:“俺们在那河南郑州开拉面店,算下来到现在已经有整整11年光景。我跟你说,在那河南省,咱们青海老乡开的拉面店,前前后后加起来足足有两千多家,就单说那个郑州市区里面,我估计就有七八百家之多,那可是实实在在的!”
他还特别朴实地说,开拉面店,是他们家主要的收入来源(source of income,说串嘴了?),家里老婆孩子的生活、老人的赡养都靠着这个小店来支撑。这次专门从河南迢迢几百上千公里赶回来参加这个比赛,没有别的啥大愿望,就是真心希望通过这个高水平的比赛,能够学到其他高手调汤、拉面的那些好技术、好方法,从而提高自己拉面料理的品质,让小店生意越来越好,让家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对于这些普通“拉面人”而言,这个比赛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拿名次的平台,更是一个学习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的宝贵机会,他们用心对待着面团和锅中的那锅热汤,用心经营着自己的“拉面人生”,不也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匠人精神’嘛?。不知道大家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吃到过让你难以忘怀的青海拉面?那家店的独特之处又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聊也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转发分享给更多喜欢拉面的朋友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