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 日),记者踏入江北区都市农业园区,于海珍家庭农场内,清新馥郁的葡萄甜香扑鼻而至。翠绿的藤蔓间,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恰似珍珠与美玉般垂悬,饱满果粒在晨光里闪耀着琥珀色泽。采摘工人将采摘好的阳光玫瑰葡萄送往打包间,整个农场一片忙碌而火热的丰收景象。
清晨 5 点,农场就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近 30 名身着统一工装的采摘工人,在藤蔓之间灵活地穿梭忙活。他们手中的剪枝声“咔嚓、咔嚓”此起彼伏,犹如夏日里奏响的丰收乐章。来自安徽宿州的高美丽手法十分娴熟,她左手轻轻拨开藤叶,右手的银剪快速翻飞,一串串完美的葡萄便应声顺利落下。
从事采摘多年的 55 岁山东农妇李小玲一边欢快且忙碌地采摘着,一边聊着天,说起这活感慨万千:“这活让我干着挺舒心的。”整整五年来,每一年她都会准时在自己家乡和农场之间往返。春季时光负责给葡萄修枝疏花,到了夏季就认真采摘和精心包装。农场不仅给提供了很不错的食宿条件,而且每月还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这样的保障,让这位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农人心里感到格外踏实、温馨。
采摘工人专心采摘的时候,另一边的包装间里同样热闹不已。33 名从云南远道而来的包装工人手脚麻利,正把葡萄认真细致地修整好,然后包装妥当。53 岁的谷云丽可是这里的“元老级人物”了。在过去的六年间,她不仅自己坚定地扎根在此努力工作,还带动了二十多位同乡一起加入到这份充实的工作中来。她看着包装间里的点歌机之类的设施,特别开心地说:“现在这工作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我们干活的时候还能够听着音乐给自己鼓劲,到了晚上还能开心地唱‘卡拉 OK’。”
当采摘工人将新鲜采摘好的阳光玫瑰葡萄,及时又快速地送往专门的打包间后,农场主陈海珍来到冷链车前面,极其认真地仔细核对发货单。随着一声嘹亮的吆喝,那满载着新鲜美味葡萄的冷链车缓缓启动,驶离了农场。要不了 24 小时,这些饱含着农场辛勤汗水的“阳光玫瑰”,就能如约出现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里的精品超市货架上了,为城市顾客送去美味享受与乡村丰收的甜蜜信息。 陈海珍还告诉记者,目前阳光玫瑰葡萄批发价格大致是每斤 10 元上下,跟几年以前相比,价格便宜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在江北区这儿,像陈海珍这种葡萄种植比较大规模的种植大户有 40 多户。这些种植大户通过“合作社 + 农户”的良好生产模式,积极带动周边十几家小型葡萄种植户进行标准化的种植,并且负责统一销售,产销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现在江北区葡萄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了 6500 亩那么多,每一年葡萄产业所产生的生产总值能够有 1.5 亿元,带动的就业人数多达 3000 余人。通过葡萄种植与销售,参与其中的农户平均每年增收到手超过 5 万元。就这样,一颗小小的葡萄,凭借农产业带动和产业循环,真正摇身成为了帮助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提升的“黄金果”,让乡村的老百姓生活更美好富足。